古人是如何避署的?古人避暑的方法盤點(有錢人用冰塊去暑)
麗佳郎
中央氣象臺7月21日6時繼續(xù)發(fā)布高溫黃色預警。未來3天,江南、華南、江淮、江漢及四川盆地中東部最高氣溫可達38℃,局地40℃。此輪過程將是今年來南方最大規(guī)模的高溫天氣過程。魯速君驚呆了有木有。我不知道你們體感溫度如何,反正魯速君已經(jīng)變成烤肉了,每天為自己帶鹽,還會撒點孜然。
不過,幸好魯速君的辦公室里有空調(diào),但是出差可就么那么好運了,頂著酷暑去出差,感受可是不好,魯速君已經(jīng)數(shù)度中暑了,不過為了生活,自己選的工作,咬著牙也要干好。每到夏天,我們有空調(diào),有風扇,有冷飲,我們尚且吃不消,那么古人是如何度過炎熱的夏天的呢,當然古人也有自己的納涼方法,下面我們便一起來盤點一下!
古人避暑的方法盤點:
方法一:搖扇子納涼
無論什么時候,風扇是最有效最直接的,無論是電風扇還是手搖扇,古代的老百姓主要靠扇子納涼,扇子多是用竹編的,古人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jīng)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制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松,如果是文人墨客再在扇面上寫詩作畫,還真有些情趣。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則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往往一件事物的發(fā)展賦予了文化的意義就脫離了本來的作用,比如古代讀書人手中的折扇,富家小姐手里的團扇,說多了不直觀,還是上圖。
方法二:冰塊去暑
不要以為只有現(xiàn)代才有冰箱,現(xiàn)代那是電冰箱,實際上,在周時期已經(jīng)擁有冰箱了,不過那個時候叫冰鑒(hàn)。《周禮·天官·凌人》:“祭祀供冰鑒(hàn)。”只是冰并不是一年里時時都有,特別是在炎熱的夏季,冰可謂彌足珍貴。
發(fā)展到后來,富貴人家都有了自己的冰窖,冬天時候?qū)⒈鶑暮永锶?,藏在冰窖里,夏天拿出來乘涼。不過這依然是一項奢侈的活動。普通百姓是無法享受的。到明清時期,這種用冰塊避暑的方式已經(jīng)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置于地,涼風滿屋。”
方法三:“涼屋”
除了冰箱,古人還有自己的“空調(diào)房”那就是涼屋,唐朝的宮廷就建有專門用于夏天避暑的涼殿,在涼殿中央安裝機械傳動的制冷設備,采用冷水循環(huán)的原理,用扇輪轉(zhuǎn)搖,產(chǎn)生的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后來發(fā)展到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簾,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目的。越到后面發(fā)展,涼屋越奢華,宋朝的涼屋里還有植物,享受精神的愉悅。
方法四:“避暑飲料”
現(xiàn)代人有冷飲、甜筒、冰飲料,古人也有,比現(xiàn)代人要健康的多,每到三伏天,古人要喝苦茶、涼茶、綠豆湯來解暑,說起這個涼茶,大家肯定會想起某寶和某吉,在這里就不多說了,當然除了這些解暑的飲料,古代也有很多甜食飲料,例如,南宋杭州街頭還有很多暑湯冷飲:甘豆湯、豆兒水、香薷飲、椰子酒、漉梨漿、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雖然沒加“雪泡”、“冰雪”字樣,但不加點冰塊,恐怕也說不過去。
其實呢,天氣是死的,人是活的,古代人也沒我們想的那么笨,他們也有自己的納涼方法,由于沒有高科技手段,比我們現(xiàn)代更健康,我們現(xiàn)在經(jīng)常有空調(diào)病,吹空調(diào)感冒等,哎,不說了,魯速君要去滿滿的一杯感冒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