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白沙茅龍筆(2)
雨晨桑
主要特征
1、原料特征
制茅龍筆選用圭峰山國家森林公園的圭峰茅草,茅莖特別粗長,纖維均勻,軟硬適中,堅韌耐用,吸墨性好,書寫流暢,是其他產(chǎn)地的茅草所莫及。
2、工藝特征
一是茅龍筆從材料采摘到成筆全部工序都由人工完成。茅龍筆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雖然歷代名流、文人墨客對茅龍筆及其茅龍書法贊不絕口,但都沒有涉及具體工藝,即使以后不少有關研究的記載,對其工藝流程也只是只言片語。長期以來,茅龍筆的生產(chǎn)技藝全靠師徒傳承,世代相傳。如今,雖然有關茅龍筆的報道提及其工藝,但真正的茅龍筆加工技藝絕招仍象數(shù)百年來那樣依靠師徒之間言傳身教,并憑個人的長期悟性和長期實踐、探索、體會及感覺才能掌握。由此可見,茅龍筆制作技藝確實屬典型的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3、產(chǎn)品特征:
感觀特點:品種多樣、功能齊全,做工考究,既豪華高雅,又古樸大方,極富自然美感。
內(nèi)在特點:質(zhì)地上承,經(jīng)久耐用,書寫剛勁有力,飛白流利,氣勢豪放,其書法形成獨特的風格,有“一洗元代以來柔弱萎靡的書風”、“獨樹一幟”之美譽。茅龍筆書畫作品賴其創(chuàng)出千古傳承。
重要價值
筆是“文房四寶”之一。茅龍筆是以植物纖維創(chuàng)新制筆的杰出代表。用茅龍筆揮毫,書法獨特,是其他毛制筆所不能替代,且已歷數(shù)百年至今仍為書法界推崇、樂意使用。
其主要價值體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1、歷史價值:茅龍筆已有五百多年歷史,長期以來,作為一種重要的文化載體,為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的延續(xù)發(fā)揮了積極作用。用茅龍筆書寫的書法,由于沒有筆鋒,筆劃中留有空隙,形成其它書法難有的“飛白”,筆畫頓挫、拙重,別具一格,“一洗元代以來柔弱萎靡的書風”,樹立了嶺南書法史上的重要地位?!稄V東新語》記載:“白沙晚年用茅筆,奇氣千萬丈,峭削槎枒,自成一家……得之者珍猶美壁也”。白沙先生留下“茅龍經(jīng)典”20多件,其代表作《慈元廟碑》、《種蓖麻詩卷》等都是精品中之精品,國家珍貴文物。茅龍筆開創(chuàng)了茅龍書法,流芳于世。(見附件《歷史文獻》第14頁、《藝術之美》)
2、藝術價值:白沙茅龍筆古樸雅致,筆鋒修長,極富彈性;筆觸蒼澀,牽絲飛白相得益彰,宜于行草書體,亦可勾勒山水書畫,麥華三、關山月、吳作人、黃篤維、賴少奇、廖冰兄、陳景書、陳初生等當代書畫家曾揮筆茅龍,無不稱妙。中國書協(xié)副主席陳叔亮用茅龍筆揮毫,寫下“殊筆舞穗風,西樓夕陽紅。一番新畫意,潑墨試茅龍”的優(yōu)美詩句。白沙茅龍書畫不但本鄉(xiāng)本土書畫家喜愛,而且受到海外朋友及國際友人的高度贊賞。2006年3月馬來西亞書法協(xié)會秘書長李汝強專程到江門市尋訪茅龍筆制作傳人,他說:“陳白沙先生創(chuàng)立的茅龍筆及其書法藝術,是中國乃至世界獨一無二的”。(見附件《藝術之美》、《友誼紐帶》)
3、審美價值:茅龍筆做工考究,既豪華高雅,又古樸大方,極富自然美感。書寫剛勁有力,飛白流利,氣勢豪放,盡顯力量之美。其書法形成獨特的風格,“獨樹一幟”,創(chuàng)出千古傳承的藝術之美。茅龍筆及其書畫作品成為民間收藏佳品。陳白沙的茅龍書法作品“天下人得其片紙只字藏以為家寶”(簡又文《白沙子研究》)。2003年9月廣東省文聯(lián)、民間文藝家協(xié)會聯(lián)合舉辦的首屆民間工藝精品展覽會上,張瑞亨的《茅龍筆9枝套裝》含《碑文》獲優(yōu)秀獎。2006年6月作為五邑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的茅龍筆參加廣東省文化遺產(chǎn)成果展覽,并被省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