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理劍川白族木雕(2)
長菁桑
在這眾多非常考究的格子門中卻有一扇引人注目的“斜格豆腐窗”——人稱“仙窗”。粗看起來就是很普通的“豆腐格”,與其他類似的沒什么兩樣。但只要走近一看,真妙!是斗攏嗎,沒有斗的痕跡,是雕鑿成呢,沒有鑿成的影子,而窗格條條棱線,整整齊齊;榫頭、卯眼相接,天衣無縫,仿佛雕出來的一般。怎么斗攏呢,數百年來,多少名人逸士,能工巧匠都解不開這個結構之迷。清末彌沙井明經進士貢生楊尉文在《光緒云南通志采訪底本》中,用《昭應寺》七律詩,還譽美“仙窗”?!@一絕,大凡以往劍川木匠師傅幾乎無人不曉。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隨著昭應寺古剎的毀壞,“仙窗”之迷也即解開,從幸存的一爿窗格中我們發(fā)現,原來,聰明的木匠,把榫頭做成由薄漸厚的橢圓形,將卯眼鑿成下寬上窄的凹字形,利用新木材的韌性卯榫相斗,卯眼逐漸伸開,張到榫頭最厚處的棱線,然后緊緊一縮,箝住兩條棱線,再用棱刨出一對棱線,整扇窗條縱橫交錯而又整齊無暇?!跋纱啊币苍瓞F代人的關注,有許多人還撰文贊美,筆者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也曾拙草過“仙窗”一文,發(fā)表在大理日報“三塔”副刊上,以表示對劍川木雕文物的篤愛。
佛前廊檐下,左右兩邊的兩大金剛佛,俗稱“哼哈二將”,那丈二金身全用整塊木頭雕成。左邊的金剛前,一根一合圍的磉柱正中,用三分鑿子鑿成方方正正的直徑二尺多長的方孔,舊時,香客常來觀看,傳說看通亮孔運氣通,看不通亮孔運氣糟,因此,虔誠的香客只好耐心等待,一定要看通亮孔才肯離去。其實,大殿坐北朝南,方口的方向也順南北方向,如果在晴天的巳、午、未三時,就能把方孔看通。否則在“寶閣森然”的大院里就別想看透這奇特的方孔來?!@是第三絕,即便在科學發(fā)達的今天,我們也不能不驚嘆這種構思的妙絕。
當你置身于這座仿佛就是木雕的博物館里,欣賞完精彩絕倫的木雕藝術之后,不禁會問,這出于那位能工巧匠之手呢?《新建昭應寺碑記》最后銘鐫:木匠李敷榮。證實了那鬼斧神工的木雕杰作乃出自于有名有姓的劍川木匠之手。
如今,劍川木雕已遠銷國外,可昭應寺卻在上世紀五十年代到六十年代摧毀殆盡,只幸存仙窗、磉墩、碑記和參天古木?,F在的昭應寺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重修的。雖然面目一新,然而卻遠不及原來的景觀了。著名的劍川“木雕三絕”,也只剩一絕仙窗,至于“鏤雕四層繡球”,“分鑿運氣方孔”,親眼目睹的大多數都年過花甲,越來越鮮為人知,令人惋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