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可從三點抓起以預防青少年出現(xiàn)暴力問題
宸影殤
如何降低學生發(fā)生暴力行為的頻繁性,學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該怎么做呢?首先,應把法律素質的提高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聯(lián)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去宣傳,普及法律知識,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要突出實踐性、綜合性,學校要開法制課。
如何降低學生發(fā)生暴力行為的頻繁性,學校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學校該怎么做呢?
1、完善素質教育
首先,應把法律素質的提高作為素質教育的主要內容。為此,2000年3月,司法部、教育部、中央綜治辦、共青團中央聯(lián)合下達的《關于進一步加強青少年學生法制宣傳教育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級各類學校及有關部門要站在科教興國的基本要求出發(fā),統(tǒng)一思想,提高認識,不斷探索新時期學生法制教育的新思路,采取新措施,推動工作邁上新臺階。聯(lián)系學生學習,生活實際去宣傳,普及法律知識,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掌握,要突出實踐性、綜合性,學校要開法制課。
根據(jù)文件精神及當代各類大中小學校法制教育相對滯后的現(xiàn)狀,從全面預防青少年暴力犯罪角度出發(fā),可采取以下辦法來幫助青少年遠離暴力問題:
·編制系統(tǒng)完整的法制教育教材,面向大中小學生,突出針對性、實用性,教育決策部門應當及時指導修改各類各級學校教學大綱和教學計劃,建立法制教育體系。
·為各級各類學校統(tǒng)一配置法制教師,并在教學中充分發(fā)揮作用是法制教育落到實處。
·針對暴力犯罪尤其是校園暴力犯罪,著重學習《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刑法》等關于青少年不良暴力行為及暴力傾向的條文規(guī)則;開展犯罪模擬法庭,典型案例講解等多形式渠道教育青少年自覺遠離暴力犯罪。
其次,完善加強素質教育也要將青春期生理衛(wèi)生知識的教育和輔導作為主要內容。學校和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觀念的性教育、青春期知識教育觀念,重視青少年青春期生理心理的健全發(fā)展。因此要拋棄將其視為“副課”或“禁課”觀念,真正將該課列入教學課程,教育學生形成青春期生理心理的調節(jié)控制的能力。
據(jù)此目的結合調研實踐經驗,可采取以下方法幫助青少年在一個良好的環(huán)境中成長:
·學校組織相關人員建立適當組織如青少年心理咨詢室、心理解疑信箱、青少年心理服務隊等,多渠道為學生答疑解惑,幫助其樹立健康的兩性觀及形成健全的心理。
·組織豐富多彩文體活動,寓教于樂,陶冶學生性情,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tài)。
一些研究者認為青少年之所以進行大量的社會暴力行為,是因為空余時間過多,經歷過與旺盛。因此以積極有益的活動占用他們的時間,消耗其多余的體力精力,可以保持身心持久平衡狀態(tài),減少施暴機率。
2、教師應平等的對待學生,不能歧視落后的學生,特別是表現(xiàn)差、學習差的“雙差生”。
為此目的學校應成立教育感化幫教中心,加強落后生的幫助教育工作,以及來自單親家庭、貧困家庭的學生的幫教工作,尤其對有暴力傾向的學生要格外重視。對有嚴重暴力傾向的不良行為者應配專人負責,認真對待感化,確保每位學生學業(yè)、道德素質“雙畢業(yè)”。
3、學校制定嚴格的教學規(guī)章制度,建設良好的校園文明環(huán)境,堅決治理校園暴力行為,控制學生流失。
·嚴格校園制度,嚴格執(zhí)行規(guī)章,嚴厲懲處違紀行為;將學生上課情況、逃曠課情況及在校不良行為納入個人考核之中。但制定規(guī)章制度特別是對學生的管理制度應按照《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及有關教育規(guī)章制度制定,不能過分夸大懲治,而不尊重學生權益。
·針對校園打架斗毆,尋釁滋事,恃強凌弱以及校園搶劫等違法違紀暴力行為甚至暴力犯罪,應成立校風校紀督察性質的主旨,巡回督導,并負責化解學生糾紛矛盾,將不良行為消滅在初始狀態(tài)。
·大力開展“遠離暴力,崇尚文明”為主體的活動倡導青少年學生自覺遠離暴力、色情等不良文化,自覺制止不良暴力行為,舉止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