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婚禮習(xí)俗(4)
夢之
3、納幣
新郎家從新娘家收到信(涓吉)后,把新娘在婚禮時要穿的“采緞”和“婚書”用婚書箱送到新娘家。其中,采緞一般是在婚禮前一個月送。舉行婚禮之前把“幣物”和“婚書”以及“封采”裝在一起跟“物品目錄”一起送去,這叫做“函”。新娘把和結(jié)婚時需要的物品以及費用一起收到的“婚書”、“納采”和“四柱”會一輩子誠心的保管,表示自己對丈夫的一片丹心,直到人生走到盡頭時,這些東西會陪伴她進(jìn)棺材。
注
納幣:婚姻時四柱單子交換結(jié)束后,證明訂婚的聘禮,新郎家把禮物送給新娘家。
采緞:在納幣時新郎家送給新娘家的禮物,主要裝有藍(lán)色和紅色的綢緞,因此叫采緞。
封采:一般家庭條件富裕的話多裝一些別的衣料,這叫封采。
幣物:送給新娘的禮物。
婚書:婚姻時新郎家跟禮單一起送給新娘家的信。
函:婚書和禮單裝在箱子里送給新娘家。各地風(fēng)俗各有不同,大部分叫納幣或者封采。背上函(箱子)去新娘家的人一般是年紀(jì)較大、有子有女的多福之人。收到函(箱子)的新娘母親要先保管婚書,直到出嫁的女兒生了孩子,恭敬公公和婆婆,覺得女兒不會回到娘家時才會把婚書送給女兒。
準(zhǔn)新娘也要在舉行結(jié)婚的當(dāng)天早晨向父母磕頭表示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