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旅順?biāo)畮煚I的歷史故事
傾夏暖桑榆
由大連去旅順口,交通極方便。一條鐵路,三條公路,可以任選。三條公路是北路、中路和南路,其中北路歷史最悠久。因為旅順口古屬金州之境,北路是金州城與旅順口之間的一條官道,沿途設(shè)有數(shù)個官家驛站。如牧城驛、革鎮(zhèn)堡、三澗堡,這是明清之際驛站的名字,現(xiàn)在還這么叫。上個世紀(jì)初,俄國人把東清鐵路南滿支線修到了旅順口,這條支線與北路并行,于是在大連和旅順口之間來往,公路或者鐵路就可以任選了。
走北路,不論坐汽車還是坐火車,途中要經(jīng)過好幾個小鎮(zhèn)。鎮(zhèn),就是站。上個世紀(jì)70年代末,夏家河子前一站是革鎮(zhèn)堡,下一站是水師營。在我眼里,水師營更像是一個村莊。后來覺得它名字叫得挺奇怪,就想知道究竟。翻開書后,大吃了一驚,原來它有那么多故事,不論是想了解古代的旅順口,還是想了解近代的旅順口,它都是一個不能被忽略的地方啊。
書上說,明萬歷三十年,朝廷批準(zhǔn)遼東巡撫趙楫的奏請,決定在旅順口設(shè)置水軍,修造戰(zhàn)船。四年之后,一名守官和五百名水軍正式來這里報到。
這也是迫不得已的事情,明廷知道形勢不大妙了,以努爾哈赤為首領(lǐng)的后金勢力已經(jīng)在東北興起,他們非常害怕守衛(wèi)京畿門戶的旅順口失守于一旦。然而,別說這幾百個水軍,即使有黃龍這種不怕死的部將,最終也保不住旅順口。
在明朝,叫水軍。到了清代,則改叫水師。那是康熙五十二年秋天,一直忙著入主中原的大清朝,總算轉(zhuǎn)了一個身,決定在旅順口設(shè)置水師營。編制與明朝的水軍一樣,也是五百個官兵。這些官兵大部分是就近從金州一帶招募來的壯丁,其中有幾十個還是剛剛抓來的海盜。讓海盜充軍,一是因為他們熟諳水性,二是讓他們幫助練兵。清代的水師營,就是這樣一支雜牌軍。
不知是朝廷不夠看重,還是下面瀆職,當(dāng)年水師營出海巡哨所用的十來只小船,居然是別處用過的淘汰貨。只有官兵住宿的營舍是新建的,一共建了一千二百間。一個水兵分給兩間,剩下的二百間,按軍階大小分給那幾個軍官。水師營實際上是半軍半民的性質(zhì),允許水兵們帶家眷,他們在這里有房子有地,可以一邊出哨巡邏,一邊種糧植桑,自給自足,這樣就可以不發(fā)兵餉了。水兵們每年三月出哨,九月回營,軍務(wù)并不緊迫。所謂的水師營,既像兵營,又像村莊。
自康熙至乾隆,中國是盛世之邦,四鄰安寧,海內(nèi)歸服,遼東半島也一直沒有大的兵災(zāi)匪患。在這漫長的太平光景里,原本就閑散松弛的水師營,一點點地就怠慢衰敗下來。以至于19世紀(jì)中葉,曾經(jīng)像一座大村莊般的水師營,已然是房塌船朽,沒有一點戰(zhàn)斗力了。
道光三年七月,京城內(nèi)閣有人奏請皇上,要將旅順口水師營的一千二百間營舍只留四百間,拆除八百間,變賣成銀子,歸皇家府庫?;噬下犃?,認(rèn)為很有些道理,朝廷正缺銀子花呢。然而,十多年后,在中國的東南沿海,爆發(fā)了震驚世界的鴉片戰(zhàn)爭。人們猛然發(fā)現(xiàn),英國人向中國開來的不是木船,而是用鋼鐵制造的軍艦。這支龐然大物般的艦隊一出現(xiàn),從皇帝到臣子,全部被驚呆嚇傻。
其實,就在英國艦隊向中國開來的前夕,道光皇帝曾責(zé)問奉天將軍耆英說,不是叫你派人查辦偷運鴉片煙的事兒嗎?為什么兩個多月了還不奏報上來?不知耆英當(dāng)初如何回答皇帝,只從皇帝的責(zé)問就可看出,設(shè)置在旅順口的水師營,此刻不但不能防什么海盜賊寇,就連查辦煙販這種事情也不能勝任了。據(jù)記載,那些被派去查禁鴉片煙的水師營官兵,個個都是吸鴉片的主兒,他們在暗中早已經(jīng)成了煙販子們的保護(hù)傘,一為有鴉片可吸,二為勒索錢財。至于海上防務(wù),哪還放在他們的眼里。
道光二十年,即公元1840年,中英在東南沿海開戰(zhàn)。朝廷大概怕北部沿海也出事,曾讓奉天將軍禧恩奏報旅順口的防御情況,這位將軍竟然謊報說:“該處口門狹窄,水勢平淺,其岸上皆系荒山曠野,且形如釜底,無險可守,敵人不能據(jù)為巢穴。”
可是,在后來發(fā)生的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英國人的艦船在渤海灣和大連灣如入無人之境,英軍還持槍上岸,一次次襲擾村鎮(zhèn),搶劫民財。旅順口被改叫“亞瑟港”,普蘭店灣被改叫“亞當(dāng)灣”,大連灣則被改叫“維多利亞灣”。這時候,水師營的兵和船,早已逃匿得不知所向。
在同治年間,還發(fā)生了一件事。那是1875年秋天,有人向皇帝奏報說,春天的某日,水師營一個名叫齊永杰的佐領(lǐng)奉命率船出海,去堵截一股橫行海上的賊匪,還沒等打仗,先遇上了風(fēng)浪,一會兒就把戰(zhàn)船掀沉了,水兵們手中的軍械也都遺失貽盡。就是說,這支建于康熙五十二年秋天的水師,此時連抓幾個小盜賊也已不能勝任了。
這就是大清朝的水師營。它在這里駐扎了165年。后來還是光緒皇帝看明白了,這個水師營,簡直是形同虛設(shè)。于是,在光緒六年,他作出了一個決定:裁撤水師營,由李鴻章的北洋海軍取而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