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民俗藝術(shù)瑰寶 紫陽民歌(3)
嵐風(fēng)殤
紫陽人大多是明末清初從湘、皖、贛、豫、閩、粵各地來的移民后裔,因而紫陽民歌具有明顯的南方印記,其中有相當(dāng)一部分直接來源于南方的唱本。如《桑木扁擔(dān)》、《十繡》、《倒采茶》等等。
紫陽縣民間有“山歌無假戲無真”之說,例如“報路歌”?!皥舐犯琛笔怯许崯o一定調(diào)子,自由唱、合的“順口溜”。它是遇啥事說啥話,或為助興,或為鼓勁對答。
紫陽的“對歌會”即“賽歌會”更有意思。有同村“對”的,有鄰村之間“對”的。對歌會有“日間會”和“夜晚會”兩種。對歌者雙方事先只約定時間、地點、參加人數(shù)不論,男女老少均可。雙方除有“歌頭”、“參唱”的人而外,還有看熱鬧、幫陣助威的。
“日間會”多在山坡上,雙方各站一個小山包,面對面地“對唱”。或在小河、小溪兩邊隔水對歌?!皩Ω琛倍鄬佟氨P歌”,有盤問歷史、古人、地理、神話的,也有盤問鳥、獸、花、草的。有盤問當(dāng)今時事的,也有歌唱幸福生活的?!耙雇砀钑背T诙簳r節(jié)舉行。在古廟或?qū)挸ǖ摹肮俊崩?。對歌雙方各燃一堆木炭火,男女老少圍火而坐,你唱問,我唱答;你唱個英雄,我唱個好漢;你唱名山,我對大川;你唱《劉海戲金蟾》,我唱《洞賓戲牡丹》。唱對如流,此起彼落,賽歌喉,賽智慧,氣氛熱烈,經(jīng)常是通宵達旦,歌聲不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