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灌木叢中的“隱蔽者” 黑胸鶇一種只聞其聲不見其影的鳥
凌玉桑
黑胸鶇屬于中型鳥類生物,其體長通常約為20-30CM,雄鳥的頭、頸以及胸部都是呈黑色,其他的位置以暗灰色以及橙棕色為主,外觀非常醒目。而雌性的話上身則呈現(xiàn)出來橄欖褐色,脖子部位為白色,胸部則為橄欖褐夾雜著黑色的斑點,其它的部分則跟雄鳥一樣。
一、黑胸鶇居住環(huán)境
黑胸鶇居住在海拔1200到1700米左右,居住地形為丘陵地帶,通常為獨居為主,偶爾會呈小群體活動。黑胸鶇會在林子的地上或者是灌木叢當中活動以及覓食,黑胸鶇的性格膽小,擅長隱蔽活動,一般活動在我國的西南以及印度的東北位置,個別東南亞地區(qū)也是黑胸鶇的棲息地。
二、黑胸鶇的形態(tài)特征和棲息環(huán)境
黑胸鶇屬于鳴鳥類飛禽,其鳴肌特別發(fā)達,同時嘴短且上嘴前端位置有小鉤。黑胸鶇的腳趾的分布為前3后1,后腳趾與中腳趾的長度相同,頭骨則呈雀腭型形態(tài)。通常黑胸鶇的生存氣息環(huán)境在海拔2000米以下,特別是林下的植被較為茂密的蕨類等灌木叢最為常見,有時候也會棲息在針葉林。一般所選擇的地形為丘陵地帶,高度則為1200-1700米的海拔為主。
三、黑胸鶇生活習性
黑胸鶇不屬于遷徙類飛禽,所以常年留居在其經(jīng)常棲息生活的地方,并且以單獨或者成對的方式進行活動,偶爾會呈現(xiàn)出小群體為主。黑胸鶇會在樹林的下方或者是灌木叢當中進行活動或者是覓食。黑胸鶇的膽子小,并且善于隱藏自己,所以大多數(shù)時候只能聽到黑胸鶇的鳴叫但是卻看不到黑胸鶇的身影。
黑胸鶇的主要食物來源有昆蟲的幼蟲或者是蝸牛以及蛞蝓等大多數(shù)無脊椎動物為主,同時也食用果子的種子或者是果實。黑胸鶇如今被定位重點保護動物,因為數(shù)量稀少而且生存環(huán)境在不斷縮小,所以需要人類對其進行保護,才能夠保證黑胸鶇有一個安穩(wěn)的棲息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