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舍故居 丹柿小院
守侯
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人。中國現(xiàn)代小說家、著名作家、語言大師。是新中國第一個獲得“人民藝術家”的作家。曾任全國文聯(lián)主席,作協(xié)副主席。老舍一生創(chuàng)作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文學作品,如《四世同堂》、《駱駝祥子》、《茶館》、《龍須溝》、《我這一輩子》等。
老舍舊居即“丹柿小院”,在西城區(qū)小楊家胡同8號(原小羊圈胡同 5號)。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寫了一輩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開,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崩仙嵩诒本┙夥徘昂笞∵^的地方共有十處,其中解放前九處,解放后一處。小羊圈胡同5號(現(xiàn)為小楊家胡同8號)是他的出生地,北京師范學校(今育幼胡同)、第十七小學(今方家胡同小學)、翊教寺公寓、西山臥佛寺、西直門兒童圖書館、缸瓦市基督教堂、教育會(今北長街小學)、煙通胡同 6 號(今9號)是解放前居住過的九處。廼茲府豐盛胡同10號(今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是解放后居住的地方。老舍先生在這里居住直至辭世,住的時間最長,人生成就最輝煌。
現(xiàn)紀念館所在的“老舍故居”是北京市人民政府1984年公布的文物保護單位,也就是老舍先生1950年由美國歸國后,自己花錢購買的位于北京市東城區(qū)廼茲府豐盛胡同10號的一個普通的四合小院。
作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的老舍故居,是座普通的北京四合院,硬山隔檁,純木結構,整個院落布局緊湊。正門坐西朝東,灰瓦門樓,門扇為黑漆油飾。進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座磚砌影壁,中心貼個大紅“福”字做裝飾。
往里走是個不大的小院,只有兩間南房,是為門房;往西還有個狹長小院,是老舍之子舒乙的住房;往北是一座三合院,這是故居的主體部分。
進入首先看到的是一座五彩木影壁,院內正房為北房三間,左右各帶一間耳房。明間和西次間為客廳,東次間為臥室,西耳房即為老舍的書房。書桌對著東門,一轉身就可以拿到嵌在墻上書櫥里的書籍,書桌是硬木鑲大理石的。還有老舍生前用過的眼鏡、鋼筆、墨水瓶、煙灰缸、臺燈、收音機和臺歷等。就在這間小屋子里,老舍寫了著名話劇《方珍珠》、《龍須溝》、《茶館》、《西望長安》及《全家?!返?,還有為紀念其父而作的《神拳》等 20余部劇作。此外還有大量的曲藝、散文、詩歌、論文、雜文以及未完成的自傳體小說《正紅旗下》。
客廳中陳列著沙發(fā)、條案、硬木雕花圓桌、凳及多寶閣。南面向陽的窗臺、茶幾上擺著各種盆景、盆花。西墻上掛著著名國畫家贈送的老舍喜愛的字畫。據(jù)老舍夫人胡絜青說,原來這些字畫幾天就換一次,每換一次,老舍總要細細地看上半天。在這里,老舍曾接待過許多著名藝術家和中外友人。東西各有三間廂房,東廂房是就餐的場所,西廂房老舍女兒居住。
1953年春天,老舍先生在小院中親自栽下了兩棵柿樹。每逢深秋時節(jié),柿樹綴滿紅柿,別有一番詩情畫意,為此胡絜青美其名為:“丹柿小院”。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范”。1966年,由于受到紅衛(wèi)兵的圍攻和四人幫的殘酷迫害,8月24日老舍在被逼無奈之下,于北京太平湖含冤投湖而亡,年僅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