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那么多人拜關公(2)
元駒子
一、統(tǒng)治者把關公奉為“武圣”
關羽以忠貞、守義、武藝高強稱著于世,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都需要這樣的典型人物來維護其統(tǒng)治,因而大力渲染關公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象關羽那樣盡忠義于君王,獻勇武于社稷。
從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帝王的祟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圣,圣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關公名揚海內(nèi)外,與“文圣”孔夫子齊名,并稱“文武二圣”。
二、佛教中,關公為伽藍菩薩
在中國的佛教中,關公為伽藍菩薩。伽籃菩薩與韋馱菩薩并稱佛教寺院的兩大護法神,伽籃菩薩為右護法,韋馱菩薩為左護法。民間則稱之伽藍尊王、伽藍千歲。
三、道教尊關羽為“關圣帝君”,簡稱“關帝”
在道教中,關羽被稱為稱“關圣帝君”,簡稱“關帝”,本為道教的護法四帥之一。并賦予關帝職司 “治病除災,驅耶辟惡,誅罰叛逆,巡察冥司”;還兼有“司命祿,庇護商賈,招財進寶”之能,更因其忠義,被奉之為財神。后來,道教主要將關公作為財神來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