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全國各地立秋習俗(2)
刺破
山東:來點豆腐 為何吃渣
立秋也要講究營養(yǎng)平衡。吃罷了大肉,也得來點素的。
山東萊西地區(qū)流行立秋吃“渣”,就是一種用豆末和青菜做成的小豆腐,并有“吃了立秋的渣,大人孩子不嘔也不拉”的俗語。
北京哪吃:北京的豆腐制品很多,比如南北豆腐、豆腐皮、豆腐絲等等。像北京的白玉豆腐就涵蓋了上述品種。不過,要覺得在家做實在是麻煩,北京的餐館也可以滿足需求。像儒宴主打的是孔府菜,也是正宗的山東魯菜,這里的孔府豆腐也正是用豆腐和青菜末做成的,用料非常符合山東立秋飲食習俗的要求。
津杭:西瓜和桃 咬秋咋回事
吃罷了正餐,飯后也得來點水果作結。立秋除了“貼秋膘”,天津等地還流行“咬秋”,就是吃瓜。
人們相信立秋時吃瓜可免除冬天和春天的腹瀉。清朝張燾的《津門雜記歲時風俗》中就有這樣的記載:“立秋之時食瓜,曰咬秋,可免腹瀉?!鼻鍟r人們在立秋前一天把瓜、蒸茄脯、香糯湯等放在院子里晾一晚,于立秋當日吃下,為的是清除暑氣、避免痢疾。
江南一帶有立秋日吃西瓜的習俗。過去在杭州一帶流行食秋桃。立秋時大人孩子都要吃秋桃,每人一個,吃完把核留起來。等到除夕這天,把桃核丟進火爐中燒成灰燼,人們認為這樣就可以免除一年的瘟疫。
北京哪吃:別的水果不敢說,要說西瓜和桃子,龐各莊的西瓜、平谷的大桃的品質恐怕已經聲名遠揚了。不過,今年北京降雨頻頻,西瓜講究的是旱秧脆沙瓤,雨水影響了西瓜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