魁星的傳說
英資
魁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神,又稱“奎星”,他是主宰文章興衰的神,各地均建有奎星閣以祀之。
據(jù)民間傳說,魁星爺長相奇丑,臉上長滿了麻子,還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詩取笑他:
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
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
須眉以下鴻留瓜,口鼻之旁雁踏沙。
莫是檐前貪牛睡,風吹額上滿梅花。
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
款款行時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
只緣世路皆傾險,累的芳蹤盡側(cè)奇。
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魁星信仰盛于宋代,從此經(jīng)久不衰,中國很多地方都建有“魁星樓”或“魁星閣”,其正殿塑著魁星造像,其面目猙獰,金身青面,赤發(fā)環(huán)眼,頭上還有兩只角,儼然一副鬼模樣。右手握一管朱筆,,左手持一只墨斗,右腳獨立,腳下踩著海中的一條大鰲的頭部,意為“獨占鰲頭”,左腳后揚,腳上是北斗七星,意為“魁星踢斗”,當真是見像如見字。
傳說古代有一個秀才,聰慧過人,才高八斗,過目成誦,出口成章,可就是長相奇丑無比,滿臉麻子,還瘸了一只腳,走起路來一拐一拐的。某一年,他鄉(xiāng)試、會試連連連高中,終于到了殿試,皇帝一見到他的尊容,心中不悅,問道:“你那臉是怎么搞的?”他回答:“回圣上,這是‘麻面映天象,捧摘星斗’?!被实塾X得這人怪有趣的,又問:“那么你的瘸腿呢?”他又回答:“回圣上,這是‘一腳跳龍門,獨占鰲頭’。”皇帝非常贊賞他的機敏,又問:“那朕問你一個問題,你要如實回答:你說,如今天下誰的文章寫得最好?”他想了想說:“天下文章屬吾縣,吾縣文章屬吾鄉(xiāng),吾鄉(xiāng)文章屬舍弟,舍弟請我改文章。”皇帝大喜,讀畢他的文章后,更是拍案叫絕:“不愧天下第一!”于是欽點他為狀元。
這位魁星爺死后,升天做了魁星——北斗七星的前四顆,主管功名祿位?!翱弊植痖_來,一半是“鬼”,應魁星的面目丑陋,一半是“斗”,應魁星才高八斗、也應北斗星座。據(jù)說魁星手中的朱筆批你是什么你就是什么,“任你文章高八斗,就怕朱筆不點頭”就來源于此。
據(jù)說從此開始,皇宮正殿臺階正中的石板上雕有龍和鰲魚圖案,一只魁斗放在旁邊,殿試完畢發(fā)榜時,應試者都聚到皇宮門前,進士們站在臺階下迎榜,狀元則一手持魁斗,一腳站在鰲頭上亮相,表示“一舉奪魁”、“獨占鰲頭”。
另有傳說,魁星爺在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是逢考必敗,于是悲憤得投河自盡,想不到被鰲魚救起,昇上天而成了魁星。古代時科舉放榜形式,乃是拆一名、唱一名和填一名。方法是從第六名倒回來揭曉,一直填到最后一名,再重頭開始宣布前五名的高中者,這前五名就叫作“五魁”,第一名的狀元叫“魁首”。
魁星爺是主管人間文事的,能夠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初七魁星爺?shù)纳眨x書人都要重地祭拜他。
七夕晚上,讀書士子置酒歡飲,稱為魁星宴。有所謂“魁星會”,由塾師領導弟子向魁星設祭行禮,而造型看起來跳跳蹦蹦的魁星,也就被稱為“魁星太子”了。祭拜魁星,據(jù)說還要以一個狗頭做為祭品,因此就有“屬狗祭魁成底事”的詩句。
可見魁星與考試的關系是很密切的。古人傳說侍奉魁星爺可以保佑書讀的好,又說可以高中狀元。因此古代的讀書人大多以魁星作為守護神。不少學子在自己的宗室廳堂裡供奉魁星爺?shù)乃芟窕虍嬒?,除了保佑自己的考運享通之外,也可以向人夸耀自家是一個書香門第。
在民間的魁星塑像,右腳踩鰲頭,左腳跛起踢星斗,右手握筆,左手執(zhí)星斗,全身呈現(xiàn)扭曲的形狀。
在科舉考試中,取得高第即稱作“魁”,就是出于“魁”與“奎”的同音,并有“首”之意的緣故。如明朝時,科舉要實行“五經(jīng)取士”。所謂“五經(jīng)”,就是《詩》、《書》、《禮》、《易》、《春秋》,為儒家崇奉的五部經(jīng)書。每經(jīng)所考取的頭一名稱之為“經(jīng)魁”?!翱奔从小笆住?、“第一”之意。在鄉(xiāng)試中,每科的前五名必須分別是其中一經(jīng)的“經(jīng)魁”,故又稱“五經(jīng)魁”或“五經(jīng)魁首”。此外,科舉考試中,進士第一名稱狀元,也稱作“魁甲”;鄉(xiāng)試中,舉人第一名稱解元,也稱作“魁解”,均有“第一”之涵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