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民居的照壁文化(2)
波峻郎
白族是我國最注重民居建筑的少數民族之一,源于中原的照壁,走入白族民居體系,在繼承了中原照壁的一些基本特點外,又根據白族所處的自然環(huán)境、經濟條件及獨有的審美情趣和人文情懷,重新塑造出具有本民族特色的照壁,并成為白族居民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清白傳家”、“琴鶴家聲”、“百忍家聲”、“青蓮遺風”、“蒼洱毓秀”、“紫氣東來”等,都是白族民居照壁上常見到的題字。這所題四字,都代表一個姓氏,一個故事,一種傳承,更是一種家風。
“清白傳家”——楊姓
楊姓照壁上題寫的“清白傳家”,源于東漢楊震清白為官的故事。因此“清白傳家”成了后世楊姓人家教育后代的光輝典范,也借此表達他們潔身自好的傳統(tǒng)美德。白族楊姓人家照壁也題“清河世家”、“四知家風”、“清白人家”、“關西世第”等等,基本上是同一個意境。
“青蓮遺風”——李姓
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寫下了很多不朽的詩篇。所以白族的李姓,便把“青蓮遺風”題寫在自家的照壁上,鼓勵子孫后代像李白一樣,飽讀詩書,入室升堂。
“琴鶴家聲”——趙姓
趙姓照壁上“琴鶴家聲”的典故說的是北宋趙抃為官清廉的傳說故事。后世裔孫為頌揚趙氏先祖趙抃為官儉約、輕車簡從的高風亮節(jié)而以“琴鶴”標額其堂,因此,“琴鶴家風”、“琴鶴之聲”也就題在了趙姓人家的照壁上。
“百忍家聲”——張姓
“百忍家風”是張姓人家教育后人的家風,源于唐代養(yǎng)生家張公藝的傳說故事。張姓將“忍”字作為家風代代相傳,《張氏家譜》也成為“百忍家譜”,有些地方張姓祠堂稱為“百忍堂”。白族張姓也通過在照壁上題寫“百忍家風”通過此弘揚“忍為高,和為貴”的傳統(tǒng)人和精神,借以期盼“家和萬事興”的美好愿望。
南詔宰輔”——董姓
董姓照壁上題書“南詔宰輔”,說的是大理白族董姓始祖董成曾經為南詔國清平官的事。董氏門宗南詔時期有官臣至宰相,因此以“南詔宰輔”光耀門第,以示后人。
“水部家聲”為何姓;“工部家聲”為杜姓;“明道家風”為程姓;“渭釣家風”為姜姓;“眉山挺秀”為蘇姓;“絳帳家聲”為馬姓;“濂溪世第”為周姓;“瑞雪三槐”為王姓……
還有描寫大理山水的“蒼洱毓秀”、“風花雪月”等;也有的人家根據照壁方位題寫吉祥的字句,如院落南邊的照壁題書“彩云南現”等,也有題寫一個大“?!弊值摹?/p>
照壁前面院落中,一般還有花臺陪襯,花臺多用大理石砌成,內栽松、竹、梅、蘭等花木,花臺上一般還要放置各種盆景。
正如當代著名建筑學家梁思成教授所言:“中國建筑既是延續(xù)了兩千余年的一種工程技術,本身已造成一個藝術系統(tǒng),許多建筑物便是我們文化的表現,藝術的大宗遺產。” 透過白族照壁我們能感受到白族深厚的文化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