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GDP靠譜程度排名 中國排名63名
待君歸
關于經濟增長的各種數據不可能有絕對準確和靠譜的,但是投資者和官員們都是依靠著這些數字做出判斷。為了說明這些統(tǒng)計數字到底有多靠不住,倫敦研究公司World Economics根據國內生產總值數據可信性為154個國家和地區(qū)進行了排行。為你分享數據可信度即GDP靠譜程度排行。
“沒有了準確和可靠的數據,做出的決定就可能是糟糕的,而結果就可能是嚴重的。”公司首席執(zhí)行官瓊斯(Ed Jones)在回應彭博采訪的郵件當中寫道,“許多觀察家都是看到發(fā)布的數據,就想當然地相信那是準確的,毫不質疑”,只因為發(fā)布者是政府。
這一上個月推出的數據質量指數(Data Quality Index),其背后的理念就是要讓大家明白國內生產總值在不同的國家有著不同的含義——盡管人們總是會拿不同國家的數據來比較。
指數是根據下列五個范疇計算出來的:
1。使用的基年;
2。國內生產總值數字匯編時采用的國際方法(方法越新越好);
3。從來沒有被充分統(tǒng)計的非正式經濟的規(guī)模;
4。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可以度量一國究竟能夠投入多少來收集數據和評估經濟活動);
5。貪腐情況,參照透明國際提供的資料。
在每一個項目上,各國家和地區(qū)都會得到自己的評級,總分100為滿分。,指數的計算還將引入兩個新的項目,即政府的規(guī)模和金融部門的規(guī)模。
很容易理解,那些最貧窮的國家,排名也落到了底部。
比如基年的影響。在評估經濟產出的總價值時,需要利用它來排除掉價格變動的影響??墒?,如果基年沒有及時規(guī)律更新,那么各種商品的價格就會算錯,如互聯(lián)網和移動通信等新行業(yè)也可能會得不到充分體現(xiàn)。
許多發(fā)展中國家都在使用固定的,過時的基年,最終他們拿出的數據自然不能真實反映經濟伴隨時間演進而發(fā)生的變化。換掉基年完全可能產生戲劇性的變化:尼日利亞對基年進行了更新,結果他們的經濟估算規(guī)模猛增了89%。
相反,大多數富國都會規(guī)律更新自己的基年。當然,這就需要更多工作,投入更多資源。
在不同的發(fā)達國家之間,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成為一個重要指標,這使得瑞士超越了美國,名列榜首。貪腐指標也會發(fā)生其作用,芬蘭就是因此在排行上超越了法國的。
在亞洲,香港和新加坡都進入了世界十強之列,而緬甸的數據則是最不可信的,名列全球第142名。
對于印度和中國的國內生產總值數字,許多經濟學家都無法相信,以至于他們經常會去拿其他數據當替代品,試圖通過后者捕捉到經濟的真相。在這份排名當中,兩國分別是第53位和6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