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石鑲嵌
華婉子
彩石鑲嵌是采用石雕、浮雕與花板雕刻相結合的技法,根據(jù)題材內容和色彩要求,配石成圖,精制成多種工藝美術品。先后創(chuàng)創(chuàng)造了平嵌、高嵌、滿地嵌等多種技法,內容擴展到神話故事、民俗風情和現(xiàn)代生活。彩嵌用料除葉臘石外,還采用雞血石、珊瑚、瑪瑙、珍珠和黃金等。
傳統(tǒng)彩石鑲嵌是以天然葉蠟石為材料加工成預先設計好的圖案,鑲嵌在紅木、樟木等上面的工藝美術作品。葉蠟石色彩豐富,石質細膩溫潤,適合雕刻與制作。它的天然色彩和肌理給人一種古樸、高雅、清純的感覺。彩石鑲嵌可分為浮雕、高浮雕、擎雕、平磨平嵌、黑地平磨鑲嵌、淺色地彩石平磨鑲嵌等。平磨平嵌類似于印象派繪畫的點彩技法,其分色分塊基本按照中國畫六法,隨類分色,隨類賦彩。其作品色彩華貴,光亮照人,可登大雅之堂。
彩石鑲嵌系石雕與木雕相結合的工藝美術。它的起源與溫州本土一種石料有關。永寧江北羅浮鄉(xiāng),也就是今天的甌北千石村,出產(chǎn)一種松軟的石料適宜雕刻,當?shù)厝朔Q之為“羅浮石”。因礦床所在處有華嚴尼寺,古時也稱華嚴石。明代姜準在《岐?,嵳劇分刑岬剑尉改觊g,永嘉主事周尹岱開采羅浮石,以鑲嵌器物雜具。羅浮石屬葉蠟石之一。由此看來,從青田經(jīng)甌北至泰順及福建壽山,確有一條葉蠟石礦的礦脈存在。
清光緒年間,溫州開始批量生產(chǎn)彩石鑲嵌工藝品,大多應用于紅木家具上,雕刻題材有人物、花草、蟲魚等。當時老城區(qū)打鑼橋一帶開設的作坊店鋪約有10多家。1920年有產(chǎn)品銷往南洋,作品還參加日本東京的國際展覽??箲?zhàn)時上海小東門形成了一個經(jīng)銷溫州彩石鑲嵌工藝品的中心。1950年進入香港市場,年產(chǎn)達600多幅,有十幾位藝人干脆定居香港,直接在那里接受客戶訂單,就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