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東小布村逗老爺
宛云氏
惠東縣大嶺鎮(zhèn)小布村全村1000多人,全部姓丘。據村中“福首”(當年主理村中拜祀活動的機構,俗稱“福首”,有的地方叫作“頭家”)介紹,每年正月初四“三圣祖師報筆日”的民俗活動是從老祖宗傳承下來的,已經延續(xù)了幾百年。
惠州人嘴里的“老爺”,專指凡人通過修煉后,有了天耳、天眼、他心、宿命能力的飛仙。比如譚公爺,關帝爺等。記憶里,“老爺”都是高高地被供奉在神臺上,小心翼翼地祭拜,唯恐有什么差池,若“老爺”不高興而降罪。而小布村人說,就是要惹“老爺”不開心,雷霆大怒,然后才會生云下雨——原來,逗“老爺”是一種祈求降雨的儀式。
我問“逗老爺”活動的意義,眾“福首”說,主要是“娛樂”,即是“人神共樂”,樂享風調雨順、太平盛世,祈求神明保佑全村平安,五谷豐登,農事順利。
“逗老爺”和汕頭市澄海區(qū)鹽灶村的“搶老爺”有異曲同工之妙,都來源于最原始的民俗風情。據說小布村的“逗老爺”民俗正在準備申辦“非遺”。預祝他們如愿以償。
小布村是惠東縣大嶺鎮(zhèn)洪湖村的自然村,據說350多年前,為避戰(zhàn)亂,三個年輕人從閩南逃至此地。為表示世代友好,三位年輕人不僅桃園結義,還把自己的姓氏全都改成邱姓,同供一個祠堂——邱氏宗祠。而旁邊三圣宮里的三位神仙,就是是當初三兄弟的祖公之仙。一個姓姜(莫非是姜子牙),一個姓劉(劉海,也是武財神),一個姓楊(二郎神楊戩)。
每年的大年初四,就是小布村民逗老爺的時間。2017年初四早上8點多,陸陸續(xù)續(xù)有人集合在祠堂周圍。我一看,20多個攝影愛好者,比村民還多呢。半小時后,才有稀稀拉拉幾個負責敲鑼打鼓的村民出現。近10點,兩只威猛的麒麟才正式拉開祭祀序幕。先在空場上,翻跳跪拜,再進祖廟祭拜,然后在邱氏祠堂里外,一模一樣重來一遍。
我站在高高的樓梯下,沒敢下來,生怕好容易得來的高地被人占領。卻不知道,此時三圣宮里正在打卦請神。后來聽村民說,每次都會一個神一個神地問,你愿意玩不?我好奇心又泛濫起來。追問道,這是怎么問的呢?村民說,就是每個神面前打卦啊。如果連打三次,沒一次是圣卦,就表示此神不愿意下神臺。不過,每年都是二大一小。就是說,每年都會有一個大神不下神臺的。
我注意到,神臺上有三座大神像,四座小神像。我就問,小神像是什么神?村民說,我們就叫童子功。
禱告一番后,就把二大一小三個爺請出來,牢牢地綁在一個亦椅亦轎的凳子上。兩男丁各扛一頭,邊走邊磕凳,直至把另一方摔出去為勝。然后,換上新人繼續(xù)逗老爺。逗老爺中,以能把別人摔出去為榮。而如果每次能兩人一起,摔個四腳朝天,觀眾都會大聲喝彩。所以,逗到后來,往往變成摔跤表演了。但摔跤也是講究技巧的,一是要雙方配合,最主要的都是年輕人——年輕人經摔。騰空360度轉體,仰面朝天,或摔個餓狗撲食,起來,拍拍屁股,鮮有摔傷的。剛開始,大家還規(guī)規(guī)矩矩地聽從指揮,站在圈外觀看。后來,圈子越擠越小,而逗老爺的男丁們越戰(zhàn)越勇,都想獲個滿堂紅。為防止傷人事件,理事們趕緊宣告活動結束。
這種拿神偶玩耍,有的甚至鞭打神偶,表面看是對神的大不敬。然而,人不打,神不怒,神不怒,則天不下雨,打是為了感天動地,使神怒而化雨,以保風調雨順,國泰民安。這時人們把尊神敬神變?yōu)閼蛏窳P神。因為,平時人們祭祀神靈,祈求風調雨順,五谷豐登,但是遇有久旱不雨,影響農作物播種、生長、直至造成災害之時,人們怨天怨地祭神靈,對神靈產生不滿情緒,于是將其抬著戲耍,搖來晃去,以示懲罰,同時又許愿,讓其改變麻木不仁的態(tài)度,賜雨于民,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