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白城民俗風情
歌飛醬
白城在吉林省的西北部,是吉林省邊緣的一個城市。
白城市歷史悠久,經考古調查和歷史文獻記載,在舊石器晚期,12000多年前境內已有人類生活。商周至秦時期為東胡游牧之地。漢、南北朝時期,為鮮卑、夫余所居。隋唐時,為契丹族游牧之地。遼時,在這里設長春州,治所在今洮北區(qū)德順蒙古族鄉(xiāng)城四家子古城。長春州是遼朝皇帝圣宗、興宗、道宗、天祚帝等四位皇帝的行宮,是遼朝春季的政治中心,是遼代東北路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金朝時期,長春州沿用繼續(xù)至金天德二年(1150年),后降為長春縣,隸肇州(前郭縣塔虎城)管轄。金承安三年(1198年)又在此復設泰州,城址仍在城四家子古城。蒙元時期,先屬成吉思汗四弟斡赤斤封地,后屬遼陽行省泰寧路、泰寧府,治所仍在城四家子古城。明朝時期,隸屬奴爾干都司所轄泰寧衛(wèi)。清朝時期,屬蒙古科爾沁部。
在1949年的時候這里還是屬于黑龍江管轄,直到1954年才劃歸到了吉林的省內,在1993年正式的成為了一個地級市。
現(xiàn)在白城的火車鐵軌修建正在運籌中,雖然說境內已經有了四條鐵路經過,在白城也可以坐火車直通長春與齊齊哈爾等城市的列車,但是白城并不滿足,正在籌備第四條歐洲與亞洲的道路修建,修好后白城將會是中歐來往的交通樞紐城市。
白城市市內的公路建設里程也已經有近12000公里,因為路好走所以白城市的汽車數(shù)量很多,有28萬多輛。平均不到7個人就擁有一輛汽車,這個比例比大部分城市要高很多,這也說明白城人過得還是很不錯的。
一般的地級市很少會修建機場的,畢竟有汽車和火車就可以滿足平常出行的需要了,但是在白城卻修建有機場,而且除了機場外,這里還有吉林最大的內河港口,在這里和俄羅斯的貿易來往很頻繁,一年差不多有100多萬噸。
因為挨著科爾沁草原很近,所以白城的民俗也與草原文化有很大的聯(lián)系。在這里也有蒙古族音樂的代表樂器馬頭琴。馬頭琴這個名字是因為這件樂器上面的形狀很像是馬的頭部外形所以得名的,而且馬也是蒙古族最常見的交通工具,馬頭琴表演在多種場合都可以,既可以在正式的場合演奏作為伴奏或者是與其他的樂器合奏,也可以一個人無聊的時候打發(fā)時間。
在這里民間也有一種手藝活傳承了下來,那就是根雕。根雕真的是一門很大的學問,首先選擇要雕刻的樹根就很講究,根雕是根據(jù)樹根本身的形狀再加上雕刻者的修飾而成的,這也是自然美的人工雕刻最好的結合,所以根雕的藝術性和收藏性都特別的高。
因為白城所在的地域是溫帶季風氣候,所以這里白天與夜晚的溫差很多,有的時候甚至可以達到二三十度,而且這里下雨的時候一般都會很悶熱,這樣的環(huán)境也使得生長在這里的水果糖分很高。生長在這里的黑水西瓜就特別的有名氣,每個西瓜都有十到二十斤重,西瓜皮看上去很鮮艷,吃起來稍帶有一點兒沙,雖然有沙但是西瓜水也很多,并且還特別的甜。
在白城還有一種水果特別的有名氣,那就是這里的白城香瓜了。這里的香瓜形狀特別的標準,都是橢圓形的,而且個頭大不易長蟲子,而且也是和黑水西瓜一樣因為這里白天與深夜的溫差大,所在這里的香瓜看起來顏色很艷麗,吃起來也特別的甜。
在科爾沁草原的中間有這樣的一處美景名叫向海,也可以叫香海。這里也是綠色大草原中的藍色的寶石,來到這里能夠看到大量的丹頂鶴、白鶴等鳥類在這里棲息覓食,這一片大濕地也是它們的家園。這里也經常有很多喜歡拍照的人來這里取景,喜歡畫畫的人來這里寫生的也有很多。
我們國家的華嚴寺有很多,其中白城的華嚴寺算得上是很有名氣的,早在1945年的時候這里曾有12萬的佛教徒。在寺內供奉有釋迦摩尼等多尊佛像,而且在大雄寶殿中的佛像也是讓人見到心里自然的生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