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麻陽苗族生產習俗(2)
海牢
手工業(yè)習俗
種制藍靛
過去,麻陽有些地方善種藍靛,藍靛是用來染布的。農歷二月開始種藍靛,用先年保存下來的藍靛稈或根栽種,選擇陰涼厚土為佳,挖好深4寸左右的坑,把藍靛稈栽下去,上面留一節(jié)便可。平時除草施肥,到農歷九月,藍靛會長得很茂盛,這時可把枝葉剪下來,浸泡在盛有水的木桶里(1斤藍靛8斤水),一個禮拜藍靛葉腐爛后,把殘物撈出扔掉,余下的是綠茵茵的藍靛水,再加上適量石灰水,然后用木棹攪動,攪勻出現(xiàn)許多泡泡就不要攪了,讓其自然沉淀后,把清水濾掉,便是藍靛。種根稈的保存方法與保存甘蔗種差不多,一頭埋土里,一頭露出地面,蓋上稻草和土防凍便可。
鐵匠安爐
鐵匠安爐開張時,要在安爐處畫一“井”字,燒三堆紙,裝三炷香,作三個楫,意在敬奉祖師爺太上老君,保佑開爐大吉,不發(fā)生意外。
航運習俗
麻陽自古從事水上運輸人員頗多,“麻陽船”自宋以來就聞名于世。民國21年(1932)全縣船戶94戶、水手347名;1936年有船只297艘,航行于沅水長江;1947年,麻陽有2-20噸木帆船240艘,往返于常德到麻陽各地,30噸以上船舶80余艘在沅水、長江各地運輸。水手們風里來雨里去,闖過不少激流險灘,在航運過程中形成了許多習俗。
啟航敬水神
啟航時,要敬水神,祈求保佑一帆風順,一路平安。啟航時水手們必須一起吃飯,大塊吃肉,不許講不吉利的話,不許喝酒,即是祭神剩下的酒,也要往江里倒。
途中敬盤瓠
航船行駛在江面上,沿途只要有盤瓠廟或伏波廟,水手們就要將船靠岸,對準廟宇燒把香紙。
闖灘祭烏鴉
沅江青浪灘,礁石林立,水急浪高,灘長落差大,麻陽水手們,劃下水船一到這里,就要挽船歇腳,舉行兩道儀式:一是用刀頭牙盤敬奉伏波將軍,許下心愿,保佑一路順風過洞庭,回來時再來酬謝;二是祭烏鴉,水手們用砂罐煮熟白米飯,自己沒吃之前,先要大把大把地往天空撒去,喂食在潭水上空飛來飛去的成群烏鴉,如果搶食的烏鴉多,就象征吉利。把這兩件事辦完,水手們才心安理得地大膽闖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