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方特色曲藝—獨腳戲
巧凡氏
獨腳戲亦稱“滑稽”,是上海富有地方特色的代表曲藝形式,發(fā)祥于上海,分布流行于上海、江蘇、浙江,特別是上海市黃浦區(qū)的老城廂一帶,形成了一個高達千百萬人口的滬語語系曲藝文化圈。
獨腳戲誕生于本世紀20年代末期,其源頭是一種賣梨膏糖的說唱形式,是藝人為了兜售自制的梨膏糖而演唱一些滑稽的段子,也有即興的“賣口”,稱為“小熱昏”。還有隔壁戲、蘇灘等曲藝樣式也含有許多滑稽諧趣的成分。這些不同的樣式逐漸融合演變,形成了一種以滑稽逗笑為其特征的說唱形式—獨腳戲。
獨腳戲的形成與藝人王無能有直接的關(guān)系。1920 年前后,有一次他應(yīng)邀去演堂會,單獨一人進行滑稽表演,大受歡迎,此后經(jīng)常作類似的演出。因為一人飾演多種角色,故爾取名獨腳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