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民間的“搶包山”習俗
堇色
長洲搶包山復現(xiàn)民俗祥和。
二00五年五月十六日凌晨零時,全港市民都可以從電視直播中看到長洲太平清醮“搶包山”的熱鬧鏡頭。
五月十五日,整個長洲己熱鬧非常,全日吸引了逾二萬名市民及游客到場,令這個平日寧靜簡樸的漁村小島成了全城熱點;其中,白天的飄色巡游美輪美奐、最具特色,晚上的“搶包山”更將整個活動的氣氛推至最高點。
“搶包山”活動的廣受歡迎,反映了傳統(tǒng)民間習俗應予保留及發(fā)揚,而平安健康、社泰民安始終是民眾生活的最大訴求。
長洲太平清醮源起于二百年前,故老相傳,當時島上發(fā)生了一場瘟疫,居民延高僧于北帝廟前打醮作法,驅除疫魔,此后果然風調雨順、居民病痛減少,居民遂年年舉行太平清醮,成了當?shù)氐囊豁梻鹘y(tǒng),官民攜手合辦,就是港英殖民管治一百五十年間以至淪陷時期亦從無間斷。
長洲太平清醮的一大特點,就是“全民參與”。島上無分男女老幼、貧富尊卑,每年這個時候都會全情投入到活動中去,而且以街道為單位,每條街道由街坊會各自設計及派出“飄色”隊伍,由小孩子打扮成各色古裝人物站到高竿上巡游,進行評比,看誰的取材最生動、打扮最漂亮,奪標街道的居民都會很振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