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人的糠燈
天晴
在家用電器不斷涌入達斡爾族村落的今天,糠燈早已絕跡,中、青年人甚至不知道這個名詞,只有年近古稀的老人還記得它,極少的百年老屋的房柁上還留著插糠燈的洞眼,但是歷史上,糠燈曾照亮千家萬戶,伴著達斡爾族人民渡過漫長的歲月。有位達斡爾族老人告訴我一條謎語,是他小時候長輩說給他聽讓他猜的,“霞了可可霞勒俄塔可拉貝”,意思是“黃亮的小貓爬椽子”。當時糠燈的光正照著奶奶做活計,“抓勒”,他一下猜對了。這謎語他記到點電燈的今天。
“抓勒”是達斡爾人對糠燈的叫法。這條古老的謎語說明糠燈曾是達斡爾人日常生活的親密伙伴。
達斡爾人做糠燈,芯一般用線麻稈,也有用艾蒿稈的,用動物油拌小米糠做成,很象臘燭,外表光滑,只是長得多。據(jù)說做糠燈用的動物油,以貉或獾的為好,點時煙少,又明亮。
糠燈比松明子煙少得多,比油燈使用方便,糠燈也比蠟燭經(jīng)用,不流蠟淚,插在房柁上,高燈下亮,一盞糠燈可照亮一間房,延長了人們的工作時間。講究人家在墻壁上做一個糠燈支架,糠燈剛好卡在支架上。木制的支架象墻上的裝飾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