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婚習俗的由來 掠奪婚遺風還是選擇交媾時辰(2)
雋巧郎
更多的專家學者則根據古代學者論述推斷:夜婚習俗初始于遠古社會,當時尚處于伙婚(亦稱雜婚,性關系不受任何限制,一切男子屬于一切女子,一切女子屬于一切男子,不分輩分,不論血統)制階段,那時人們已經開始意識到男女交媾是一種羞澀行為,不應像低等動物那樣隨時隨地進行,因而逐漸對交媾時辰有了選擇。白天不方便,深夜又太困倦,因此選在黃昏時分。當伙婚制和母權制向偶婚制和父權制演進時,出現了男娶女嫁現象,婚嫁時辰自然而然沿襲先民男女交媾的習慣,定在黃昏時候。后來逐漸發(fā)展到以具體的時辰為“吉時”,所以時間并不十分確定,但大都不超過子夜時分。
據了解,直至今日,不但漢族有夜婚習俗,少數民族也有夜婚習俗(居住在滇、黔、桂三省區(qū)接合部的布努妖族即盛行),就連外國(比如俄羅斯),也有夜婚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