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房山石經(jīng)及云居寺(3)
獨角戲
房山石經(jīng)的鐫刻和儲藏,歷史久遠,與其同時建造的云居寺,歷史也可謂漫長??探?jīng)需要寺,寺因刻經(jīng)而更興旺發(fā)達,互相促進,相得益彰。
關于云居寺的始建時間,許多人認為是靜琬刻經(jīng)時所建,其實不然。據(jù)遼天慶七年(公元1117年)《大遼燕京涿州范陽縣白帶山石經(jīng)云居寺釋迦佛舍利塔記》載:“案諸傳記并起寺碑,原其此寺始自北齊(公元550—577年),迄至隋代,有幽州智泉寺沙門智苑,……發(fā)心磨瑩貞石鐫造大藏經(jīng),以備法滅?!笨芍凭铀率冀ㄓ诒饼R。再參照“涿鹿山石經(jīng)堂者,始自北齊”的記載,以及北齊時鄴都佛教、佛學、刻經(jīng)盛況,云居寺和華嚴堂均始于北齊的說法是可信的,只是具體建造情況難考。
關于唐臨《冥報記》所載靜琬修建云居寺的故事,剔除其穿鑿附會部分,利用其合理的材料,則可證明靜琬當時在選中了石經(jīng)山和原有洞穴,發(fā)愿刻經(jīng)久貯的同時,確實還擴建了云居寺,正如《冥報記》中所言:“苑嘗以役匠既多,道俗奔湊,欲于巖前造木佛堂并食堂寢屋,而念木瓦難辦,恐分費經(jīng)物,故未能起作?!较掠写笏砂財?shù)千株,……苑乃使匠擇其木,邑里喜悅而共助造堂宇,頃之畢成,皆如其志焉?!边@應是云居寺的第一次擴建而不是始建。從其有佛堂、食堂、寢室,能滿足役匠既多的要求,用料又達數(shù)千根等判斷,當時擴建的規(guī)模還是不小的。其后在唐高宗總章二年(公元669年)題刻中,就首次出現(xiàn)了“云居”二字。
9世紀中期,云居寺又再次擴建。何籌撰《大唐云居寺故事主律大德神道碑銘并序》曰:“大德……曾于本院,別起道□(壇),請高行數(shù)人,轉藏經(jīng)七遍?!蠛途澎?公元835年)秋下旬有三日示疾,歸寂于本寺東院。”
遼代,在穆宗耶律璟的積極支持下,云居寺又得到一次大規(guī)模的修建和擴建。寺內“題記”載:“皇朝應歷十四載(公元964年),寺主苾蒭[bi chu 必除](即比丘)謙諷完葺一寺,結邑千人。請右補闕瑯玡王公作碑,其文稱最,或傳于竹帛,或記于肺腑,或誦在口者眾矣。”“和尚則歷綱維、典寺事,見風雨之壞者及兵火之殘者,補政紹隆,迭有次序。以壇物畢萃于十方,故建庫房一座,五間六架;以庖人可供于四眾,故建……。”可知謙諷和尚數(shù)十年間,先后主持建造了佛殿、講堂、經(jīng)房及附屬建筑物等,大小共計67間有余。可惜的是,“因兵火遂至傷缺”。因此,出現(xiàn)了“補缺子諸行宮都部署判官都官員外郎賜紫金魚袋教(即王政子王教),念先人遺跡,出俸錢再修”之事。
到了金代,云居寺再次修建、改建。據(jù)《謙公法師靈塔銘》云:“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有茲院大眾、本里壇信以施。……施者重修廊宇,別建僧庵,西序東廚,煥然頂新?!?/p>
元明時期,云居寺只有一些小型修繕活動。《游小西天記》載:“弘治九年(公元1496年)二月中旬,際遇□□大石窩開塘取石,督工之暇,觀其殿像傾廢,故發(fā)誠心,傭工重建,復將□□□置于內,加以粉地,繪畫其上,如此煥然一新,將見神有所依,人有所仰……?!?/p>
綜觀歷代記載,云居寺從始建至1940年前后被日本侵略軍全部焚毀,至少有五次大的修建和擴建?,F(xiàn)已在云居寺廢墟上建立文物庫房,對塔及石經(jīng)進行保管整理。
與房山云居寺塔同時或前后修建的各類塔,從唐至遼代大約有10余座,形成了當?shù)刂乃?。至今尚存的有七座,最早的一座為唐景云二?公元711年)王璬〔jiao皎〕造石浮圖,最晚的一座為遼天慶八年(公元1114年)建造的小型八角石塔。
目前在云居寺的北側尚存一座遼塔,其四隅分別建有精美的小石塔,建筑年代分別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太極元年(公元712年)、開元十年(公元722年)、開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可見北塔塔基應是唐代遺跡。現(xiàn)存正中北塔將樓閣式、覆缽式二者結合為一,形制較異。有人認為再將四隅小塔統(tǒng)一起來觀察,則是金剛寶塔的雛型,可備一說。云居寺各塔中,多數(shù)塔身都有浮圖或題記,是研究石經(jīng)山和云居寺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