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富平農村習俗 麥收完了“看忙罷(pa)”
興業(yè)桑
忙罷,在陜西關中一帶是對忙天結束的稱呼。
夏收、夏種結束后,莊戶人就要磨新麥蒸白饃,準備著看忙罷并迎接來看忙罷的親戚了。作為走親禮品的饃叫“包包饃”,選用上好的精粉揉捏出直徑約一尺、厚約半尺大小的圓包形狀,饃頂上要擺弄出花邊造型,“包包饃”大鍋篦子只能容得下兩個,蒸上個把時辰,滿院子都散發(fā)出麥香味。招呼客人和回禮的饃叫“花折饃”,將揉好的面切成條狀回折起來,做出的形狀與牛腳蹄相像,似乎給客人點頭微笑,也稱作“牛蹄眼饃”。
長輩給晚輩看忙罷要蒸“瓜瓜饃”、“魚魚饃”,與黃瓜、魚形狀類似,粗約半尺,二尺多長,花紋滿身,喻意吉祥有余。娘家人給剛出嫁女子看忙罷也是一項很隆重的活動,需蒸一對“餛飩饃”和一對“老虎饃”,這兩種饃形狀復雜,展示娘家的水平形象,要請村里心靈手巧的人專門來做,是娘家人給女兒看忙罷的重點禮品。忙罷看完,新媳婦要將娘家?guī)怼梆Q飩饃”和"老虎饃"擺放在新房顯著位置,在供村鄰觀賞評看的同時也給新房增加喜慶氣氛。
渭北人最初看忙罷,就是以這些蒸好的各種富含深情的"饃"做為禮品相互交流互動著。收到饃后要用“牛蹄眼饃”回敬,一個大饃要回八個小饃,俗稱“答饃”。新婚小夫妻第一年到娘家看忙罷,給自己父母送“包包饃”的同時,也給叔伯父等族里長輩送“包包饃”,如果族里長輩收下了饃,就表明愿意長期走動,成了正式親戚,若沒有收,則預示謝絕,以后就不必在春節(jié)、忙罷時節(jié)正式蒸饃去拜望了。“饃”代表著莊戶人的真誠祝福,也變成了質樸的無聲互動交流語言。
早晌活下地,人們便換上新衣裳,背上“包包饃”就去看忙罷了,見面遞上禮品,主家就開始忙活豐盛的午飯,酒碟子是傳統(tǒng)美食,再配上幾個農家涼菜,主食或捏角、或扯面、或麻食。男人們坐在樹蔭下,搖著扇子,喝著香茶,交流農事經驗,難得消遣休閑。
一些較大的村舍,在忙罷時節(jié)固定一天做為本村的“忙罷會”,把客人邀約在一天見面招待,平常安靜的村落突然間變得極度繁華起來。條件好的請來劇團演大戲助興,各種吃食小販紛紛涌來擺在巷道兩邊,賣衣服布料的、賣日雜用品的、賣農耕用具的吶喊著叫賣推介。新女婿、新媳婦圍聚在一塊,打鬧嬉戲,把“忙罷會”變成了“賽女婿、賽新媳婦盛會”,好一番熱鬧。
隨著社會進步,人們在用新的交往問候方式逐漸淡化著“看忙罷”這一風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