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汝州民謠(2)
若英郎
四、《搗腳指頭》—“小腳盤”(版本之一)
注:《搗腳指頭》又稱“小腳盤”是古代農(nóng)村比較流行的一首順口溜,其已統(tǒng)計的有三個版本,但均大同小異。一是從內容中的“蔥花芫荽”和“盤葛簍、纏簸萁”、“金筷子、銀筷子”,以及“金耳墜、銀耳墜”詞語上可以看到當時農(nóng)村老百姓們的日常生活狀況,確實簡單而又純樸、實在。二是《搗腳指頭》順口溜是農(nóng)村孩子們玩耍的一種比較普遍的游戲,即兩、仨人就地對臉坐在一起,赤著腳露著腳指頭,其中一人用手指搗著背著這首《小腳盤》順口溜,當最后搗到“纏住小腳你過去”時候的腳就得移開,從而循環(huán)進行。就當時來說,有幾個人在一起玩著這小腳盤游戲確實就己經(jīng)很開心啦。
小腳盤、上高南,
高(指:嵩高、嵩山)南高、拿大刀。
大刀快、切萊(音“啦”)菜,
萊菜濃、切棵蔥。
蔥花芫荽(音:艷歲),
小腳盤跪。
盤葛簍、纏簸萁,
纏住小腳你過去!
金筷子、銀筷子,
拿到您家搗(音“刀”)菜吃。
金耳墜、銀耳墜,
拿到您家娶媳婦。
盤葛簍、纏簸萁,
纏住小腳你過去!
五、《搗腳指頭》—“小腳盤”(版本之二)
小腳盤,上高南。
高南高,拿把刀。
刀老快,切萊菜。
拉萊苦,切豆腐。
豆腐濃(注:不成形之意),切棵蔥。
蔥老甜,撒把鹽。
看你說咸不說咸?
看你舒坦不舒坦?
六、《搗腳指頭》—“小腳盤”(版本之三)
盤腳盤,上高南。
高南高,磨大刀。
大刀快,切辣菜,
辣菜濃,切棵蔥。
蔥老辣,切個瓜,
瓜老甜,抓把麩子撒把鹽。
蔥花芫荽(音:艷歲),小腳盤跪,
纏葛簍,纏簸萁,纏住小腳爬過去!
七、《日頭落、狼下坡》
注:《日頭落狼下坡》是古代農(nóng)村比較流行的一首順口溜,其內容主要是告誡小孩子們到“日頭落”和“晌午頭”的時候都要回到家里,不要在外面亂跑,怕“日頭落”以后的夜里遇見狼(狼經(jīng)常岀現(xiàn)在夜里),怕“晌午頭”的時候遇見“鬼”(“鬼”一般會在中午地里無人干活的時候岀來開始“鬼推磨”磨面或磨油),意在保護小孩子們的安全。
日頭落,狼下坡,
赤肚子孩跑不脫!
晌午頭,鬼推油,
推住娃子拾柴火,
推住閨女榨油饃!
八、《夜哭郎》
注:《夜哭郎》是古代農(nóng)村由于才出生的嬰兒整夜哭啼,通常稱之謂“睡反覺”,于是嬰兒的父母自已或者托知字人用黃紙給書寫數(shù)張《夜哭郎》歌,在深夜里張?zhí)诖謇锎蠼值膲ι?,或大樹上等顯眼地方,當?shù)诙煸绯科饋砣藗兛吹胶蠖紩杂X地讀上三遍,然后嬰兒夜里果然就不會哭了,而且睡的很安穩(wěn)。至今有很多人也不清楚其中原因,但據(jù)老年人說很是靈驗。
天黃黃,地惶惶,
俺家有個夜哭郎。
行路君子念三遍,
一覺睡到大天亮。
九、《毛老鼠上燈臺》
注:《毛老鼠上燈臺》,是古代農(nóng)村大人們都基本知道、且都會背的一首順口溜。因為以前農(nóng)村都還沒有用上電,更不用說收音機、電視機了,一到晚上孩子們都睡不著覺,個別費氣的孩子還光鬧人。于是大人們就想著辦法,躺在床上鉆進被窩里給孩子們講《毛老鼠上燈臺》等順口溜,一直講到孩子睡著為止?!睹鲜笊蠠襞_》順口溜從內容中點點滴滴、從側面也反映出了古代農(nóng)村老百姓們的一些生活的場面。此首順口溜,在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基本上都還能背上來。
毛老鼠,上燈臺,
偷油喝,下不來。
叫小妮逮貓類,
出溜跑到南場哩。
南場類有個賣糖類,
啥糖?切糖。
切給老爺嘗嘗,
粘住老爺嘴,喝口水,
粘住老爺牙,喝口茶。
賣糖類,你走吧,
俺爹出來沒好話。
狗尖鞋,貓帶花(另一版本:要是俺爹看見婁),
一腳給你踢個仰掰叉!
特別說明:
由于汝州方言很難用漢字準確寫出來,故有的只能用白字或同音字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