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婚嫁禮儀與習俗之婚前
怡萱子
陜西各地通行一夫一妻制的專偶婚,一般是男娶女嫁,從夫居,結親的基本條件是門當戶對,同宗不婚,近親不婚,兼及品貌。民間有“寧叫男大十,不叫女大一”的說法,一般習慣于男大女兩三歲,也有大十余歲的。女大于男的現(xiàn)象較少。舊時婚姻自由戀愛者少見,多以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為準。到了現(xiàn)代,即使青年男女自由戀愛的婚姻,也要臨時請個“介紹人”,表示是“明媒正娶”的婚姻。議婚往往男家注重女方的品貌,女家注重男方的門第、財產,民間雖有“婚不論財”之說,實際上有些地方的娘家卻十分看重彩禮,往往男家越窮,女家要的彩禮越多,從議婚開始就在討價還價,是名符其實的買賣婚姻。
古代官方規(guī)定,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是為不失時,但實際上結婚年齡距古代規(guī)定相差甚遠。陜西歷代的早婚現(xiàn)象都很嚴重,舊時的婚嫁年齡:男一般十五六歲即娶,女一般十三四歲即嫁,女子最多養(yǎng)到16歲,民間有“莊稼長到寒露,女兒養(yǎng)到十六”之諺。山區(qū)偏遠地帶,甚至有的男十一二歲,女七八歲,就由父母包辦結婚的。議婚通常在結婚前一年或前數(shù)年。議婚階段媒人起著重要作用。過去有職業(yè)媒人,多是嘴巧腿勤的婦女,俗稱“媒婆”。她們信息靈通,能說會道,主動為男女雙方物色對象,既可享受到兩家的酒肉招待,事成之后又可得到豐厚的謝禮,俗云“媒婆揚善隱惡,為的騙吃騙喝”。“是媒不是媒,先得吃幾回”。媒婆為了促成婚事,往往兩頭欺騙,盡量夸贊對方的家產和品貌。有的男方身體有殘疾或相貌不佳,初相時則由其兄弟或表兄弟代替,結果造成許多悲劇。社會上也有許多熱心人,主動為親友的子女提親保媒,為了使雙方家長滿意,常常有意或無意把對方的優(yōu)點介紹得多一些,雖出于好心,卻也會造成一些不良后果。一般多為男方央媒提親,女方允親,但也有女方主動托媒求親的,俗稱“倒托媒”。
經(jīng)過議婚,雙方都認為滿意,媒人便將女方的生辰八字要來送交男家。“八字’’又叫“庚帖”,用紅紙書寫,女方的庚帖寫“坤造×年×月×日×時”。往男方送庚帖俗稱“發(fā)八字”。男方接到女方的庚貼,先壓在堂屋神龕的香爐下,三天內家中進財進物,叫“進財八字”。家中不犯口舌,不打碎碗碟,無人生病,不死牲畜,被認為八字無破敗,方可合婚,否則便將庚帖退回,這叫“合神婚”。在千陽縣一帶還要捏一撮小麥數(shù)顆粒,以雙數(shù)為吉,若是單數(shù),則認為必有一方相克,這叫“合天婚”。有的女方還把男方的八字要去合婚,這叫“合倒婚”,因舊時女子從一而終,嫁雞隨雞,嫁狗隨狗,父母在對女兒一生幸福的抉擇上不能不慎重。合婚就是根據(jù)陰陽五行說的相生相克之理,按照雙方的生辰八字,推算兩人的命相是“相生”還是“相克”。民間流傳許多說法,各地不盡相同,如關中長武縣一帶的說法是“雞猴不到頭,白馬犯青牛,虎蛇如刀銼,羊鼠一旦休”;
陜南石泉縣的說法則是:“金雞見犬淚雙流,白馬最是怕青牛,玉兔逢龍云外事,虎蛇相逢不到頭,羊鼠相見多波折,豬猴同圈即成囚”;而佛坪縣則認為“自古白馬怕青牛,羊虎相逢一旦休,白猿沒見黑臉豬,雄雞與犬淚雙流”。凡相克而又無法破解者絕不能結親。在關中和陜北一些地方,除了看屬相上是否有相克之處,還注重命中是否有犯月,每個屬相都有犯月,如屬蛇的犯正月,屬牛的犯四月,屬兔的犯五月,屬羊的犯九月等,民間認為男犯妻家,女犯婆家,“犯月子”能把對方犯窮。因此有犯月的人,往往偷改生辰八字,否則很難找到對象。屬相沒有沖犯,還要推斷兩人的命相是“相生”還是“相克”,如一方為水命、一方為火命,謂之“水克火”,命中便會傷夫克子,這門親事就不能繼續(xù)進行;如一方為木命,一方為火命,謂之“木生火”,這個八字便會“旺夫益子”,視為大吉。凡命相沒有沖克的,就可進行訂婚的準備工作。
上述這些“看八字”的婚姻民俗,都是封建迷信思想的產物,過去有不少心心相印的情人,因“八字”不合而棒打鴛鴦兩離分;而一些八字相合的強撮婚姻,卻往往成為同床異夢的怨偶,或者釀成夫死妻上吊的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