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陽谷縣名勝古跡(3)
罌粟花
其他名勝
迷魂陣與孫臏閣
迷魂陣位于陽谷縣城北6公里處。有大、小迷魂陣之分,相傳是孫臏智斗龐涓的古戰(zhàn)場。眾多學者專家與軍事研究者稱其為戰(zhàn)國故壘,是中國軍事文化的活化石,是當今保留最好最完整的軍事旅游村。迷魂陣村建筑格局奇特,全村路徑斜曲,由東西并列的兩大塊分成前后兩街,中間折—個大彎,整個呈牛梭子形。房屋則隨街道走向而建,斜度不一,定向各異,一條街的兩旁都稱堂屋(北屋)的,卻正好差90度,猶如迷宮一般。外來人入村,不論空間感(方向感)還是時間感都會產生錯覺,正所謂“進了迷魂陣,狀元也難認;東西南北中,到處是胡同;好像把磨推,老路轉到黑”。孫臏閣位于小迷魂陣村東與楊莊交界處,座北朝南,三間兩層,閣前有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所立《萬民感靈碑》。孫臏像塑于上層靠北墻中間,另有其侄孫燕、徒弟毛遂、坐騎青牛等多個塑像,墻上繪有多幅有關孫臏的彩色壁畫。再往西南四五里郭圍子村建有孫臏廟。
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舊址
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舊址 位于陽谷縣城南11公里的沙河崖村。1947年,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設在此村。1996年秋,在此修建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指揮部紀念館,遲浩田將軍親筆題寫了館名。
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指揮人民解放軍4個縱隊13萬人,在東起位山、西至臨濮集的150公里長地段強渡黃河時,將渡河指揮部設在此村。1996年秋,在此修建“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指揮部紀念館”,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遲浩田題寫了館名。館內收藏包括當年鄧小平贈給房東的軍用木箱、劉伯承和鄧小平曾用過的桌椅和茶具及當時參加渡河作戰(zhàn)的領導人的題字、回憶文章等上百件革命歷史文物。此處被列為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為緬懷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加強革命傳統(tǒng)教育,陽谷縣對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舊址按原貌進行擴展式修復,投資300余萬建設4處院落、31間房屋,新修或拓寬公路6000余米,并對通往該村的危橋進行了拓寬加固,并搜集補充了相關文獻資料和軍事文物。劉鄧大軍強渡黃河舊址已經成為山東省國防教育、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和省社科普及教育的重要基地。
擴建后的舊址分為劉鄧大軍渡河指揮部舊址、村長蔣廣立家以及劉鄧大軍渡河紀念館三部分。其中指揮部舊址分為前后兩個院落,前院為渡河作戰(zhàn)室、警衛(wèi)員室,后院為當年劉鄧兩位首長居住的地方。房間內通過展示渡河作戰(zhàn)圖、發(fā)報機、電話、醫(yī)藥箱等實物,真實再現了當年劉鄧二人在沙河崖指揮作戰(zhàn)和艱苦生活的場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