靰鞡鞋的傳說(3)
玉航
傳說終歸是傳說,但東北民間稱靰鞡是皇封的這種說法很普遍。賣鞋時就這樣吆喝:“買吧!買吧!皇上封的鞋,穿上暖和!”
說這種古老的靰鞡鞋是關(guān)東的獨特產(chǎn)物一點也不過分。當年在關(guān)東對靰鞡的制作十分講究,一張牛皮只能出4一5雙靰鞡,而一到四五排靰鞡之間最好的是二排靰鞡。頭排取皮在尾巴根那兒,稱為“糟門”皮;二排取皮在牛屁股和脊骨處,是最好的位置,所以二排靰鞡價格最貴,往往比頭排和三四排貴三四倍,鞋也特別耐穿耐磨;三排是腰骨處,皮制打橫,制作不出優(yōu)質(zhì)靰鞡了。只有二排靰鞡叫“十字花骨",是優(yōu)等貨。
當年,鞋鋪的學徒一進鋪,先要拜傳說中的靰鞡鞋鋪祖師爺孫臏,然后開徒。學徒早上起來先收拾鋪子,然后再學刮皮子。刮皮子用“大鏟",先把皮里子上的肥肉刮去、拉平,然后是下剪取皮。做靰鞡要練手指和手腕兒上的勁兒。靰鞡不分左右腳,但手活一定要靠,用單線別褶,別一針透一個。上臉別褶都是講究的工藝。皮子熟完叫“白皮桌"。做靰鞡的皮子要用谷草熏。東北的谷草,經(jīng)霜梗硬、葉厚,點燃后煙大。用谷草熏后的牛皮干溫適度,抹拉得體,上針不抽不走。拿完褶、上完臉,還要在后跟上釘兩個扁釘,為的是抓地穩(wě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