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陽黃岐山傳說
妳若成風(fēng)
黃岐山位于揭陽市區(qū)北4公里,市區(qū)曉翠路一直延伸到公園大門前,榕江北河從山下緩緩流過,主峰海拔293.1米,總面積1180公頃。黃岐山是揭陽歷史文化名城的一個象征,自古以“黃歧晚翠”列為揭陽八景之一。
黃岐山塔位于黃岐山的頂峰,塔分五層,呈八角形,高約二十米,全部為石結(jié)構(gòu),中間虛空,每層留有一個通窗。據(jù)記載,黃岐山塔始建于明代,原來只有三層,清同治年間被雷擊倒二層,民國二十三年(1934),縣長謝鶴年重新修建并增至五層,塔尖原來建成一朵蓮花,有一種說法是建成一個銅葫蘆,解放后塔尖再次被雷電擊毀,至今尚未修復(fù)。塔前一巨石上刻有謝鶴年修塔時所留下詩文。
這里還流傳著一個動人的傳說。古時,黃岐山后面馬鞍山下,住著一個窮寡婦叫黃嬸娘。黃嬸娘養(yǎng)著一對異姓兒女,兒子名叫馬山英,是她收養(yǎng)來的馬家孤兒;女兒名叫黃山珍,是她自己的親生兒女。黃嬸娘歷盡苦辛把兒女養(yǎng)育成人,馬英山長得英雄俊偉,武藝高強,是個射獵能手;黃山珍則出落得水靈水秀,是個心靈手巧的美姑娘。
黃嬸娘眼看兒女長大成人,心里頭有了個打算。一天,她把兒女叫到跟前,說要為他們兄妹擇吉成親。山英兄妹聽后,都歡喜得心頭卟卟跳。這對兩小無猜的異姓兄妹,從此更親熱得如膠似漆。每次山英上山射獵,山珍總要跟著同去;山珍下河洗衣,山英也就落河捕魚捉鱉。只等母親秋后擇吉,就可洞房成親。
誰料無端橫禍平地起,這地方有個惡棍叫白崇豹,他姐夫在依帝高王帳下做將軍,便狗仗人勢,橫行霸道,這一帶的百姓恨他入骨,便給他起個惡名叫“白無天”。這天,“白無天”帶著一群狗奴來到黃岐山游玩,猛見河邊有個美如天仙的姑娘在洗衣,便上去拉拉扯扯,要姑娘跟他回家去享福。這姑娘正是黃山珍。她哥山英正在河邊捕魚,見這狗頭如此可惡,立即沖上去對他捅了一拳,把他捅了個狗啃屎。眾惡奴見主子被打倒,便圍上來夾攻馬山英。馬鞍里的人—見,便拿槌擎棒沖上來打“白無天”。霎時,便把這伙惡棍打得抱頭逃命。
“白無天”被眾人打得鼻青臉腫,氣得咬牙切齒,即時跑馬去向他那位將軍姐夫哭訴,向他借來五百人馬,要把馬鞍山踏成平地。馬鞍山里的人得知這個兇訊,立即收拾衣物銀錢,攜兒帶女翻過馬鞍山逃難去。山英兄妹眼見眾鄉(xiāng)親為著他們的事而受累,便請母親跟著眾人先走,他們兄妹要在后面為鄉(xiāng)親們作掩護。
眾人剛離開,“白無天”就帶著人馬殺進馬鞍山里。一看村里空無一人,便放起火來把個馬鞍里燒為平地。隨后命令眾兵搜山追殺。山英兄妹眼看情勢不好,恐眾人被追上,便手拉著手直往黃歧山上跑,引動惡徒們來追,可讓鄉(xiāng)親們脫險。果然,“白無天”看見了山英兄妹,立即隨后緊追,并命令軍士把黃岐山團團圍住。
山英兄妹剛跑上山頂,猛見四方都已被包圍,而且已快圍到身邊來了。兄妹為恐被擄受辱,便緊緊地摟在—起,縱身一跳,雙雙撞死在山下的大石上。
這時,正巧天上的赤腳大仙云游經(jīng)過這里,他在云端看得一清二楚,便有心把這對善良恩愛的情侶救活。于是念咒作法,口吹仙氣,兄妹倆立即翻了個身,變成一對白天鵝撲打著翅膀飛上了天空。
那“白無天”眼睜睜看著兄妹變成了白天鵝,氣得大喊大叫,喝令眾爪牙把白天鵝射下來,讓他吃頓天鵝肉。這下,可更惹惱了赤腳大仙,他把龍頭拐杖一揮,霎時天昏地暗,飛沙走石,把眾惡棍刮得統(tǒng)統(tǒng)滾下山去,“白無天”卻變成一只大蛤蟆,蹲在山頂望著天鵝流口水,他還想吃天鵝肉呢。
赤腳大仙見“白無天”惡性仍不改,使用仙杖把他點成—塊大石頭。人們就把這塊大石頭叫作“蛤蟆石”??烧l知蛤蟆雖已變成石頭,涎水依舊流個不住。赤腳大仙一見,便用腳跟在蛤蟆石前輕輕—踩,下邊立時成了一塊凹形石槽,蓄住“蛤蟆涎”,不讓它遍山流淌。隨后,赤腳大仙恐蛤蟆久后成怪跳走,便將仙杖插在山頭上,再拔下一條頭發(fā),化成魔索捆住蛤蟆,系緊在仙杖上,然后把仙杖化成“鎮(zhèn)魔木塔”。
五百年后,那塊“蛤蟆石”因吸日月精華,漸漸變動起來。有一年春雨時節(jié),蛤蟆果真活動了,無奈被捆魔索縛住,跳走不開。它正在掙扎,即時被霹靂大仙用擊雷金槌擊斃了。“鎮(zhèn)魔木塔”和“捆魔索”也被電花燒毀了。
明朝天啟年間,馮元飆來揭陽任縣令,帶著愛妾黃月容同來任所,那年重陽佳節(jié),夫妻一同登上黃岐山游覽,聽當(dāng)?shù)厝酥v了這鎮(zhèn)魔塔的故事,很受感動。月容夫人便請丈夫出資,在這木塔基上重建起一個石塔。
黃岐山塔主的故事
揭陽縣有座岐山,岐山最頂峰有個石塔叫岐山石塔。
傳說很久以前,有一只老鷹在田里啄到了一條泥鰍,飛到岐山塔,歇在塔尖的葫蘆口上,正準備吞食,忽然那泥鰍猛地將身一抖,便從老鷹的嘴里掉下來,落到葫蘆里去了。老鷹吃不到它,只得飛走了。
湊巧這葫蘆里積有雨水,使這條泥鰍得以生存下來。時長年久,這條泥鰍在葫蘆里修煉成精,常常作崇,使揭陽人民遭了殃,今年不是大旱,就是水災(zāi);明年不是蟲害,就疫病……
在岐山塔下,有個黃姓的村落,村里有一個叫黃大的年輕人,勤勞勇敢。他家中只有一個老母,兩人相依為命。
自從岐山塔頂出了害人的泥鰍精后,使這個小村莊的田園顆粒無收,炊煙全絕,鄉(xiāng)親們有的外出求乞,有的餓死在路旁,慘不忍睹。黃大好幾次想和泥鰍精決一死戰(zhàn),怎奈那泥鰍精法力無邊,敵它不過,還險些喪了生命。
有一天夜里,黃大夢見一個仙人向他指點說:“你往南面的一座大山向一老道學(xué)法求道,便可除去此害人的泥鰍精?!?/p>
第二天一早,黃大即告別家中老母和眾鄉(xiāng)親,前往南山學(xué)法求道去了。
不久,黃大學(xué)得法術(shù)回來,趕到家鄉(xiāng)時已半夜時分,因除妖心切,便顧不得等天亮,立即施展法術(shù),召來雷公電母,風(fēng)神雨將。片刻,揭陽到處雷電交加,風(fēng)雨如注。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響,藏在岐山塔頂葫蘆里酣睡的泥鰍連同塔的頂端,頃刻之間都被雷電擊毀,泥鰍精終于被消滅了。
但是這時,黃大也不見了,有人傳說他觸犯了天條,被天皇抓去治罪。
后來,人們?yōu)榱思o念黃大為民除害之功勞,把岐山稱為“黃岐山”,把被雷轟擊后的塔稱為“黃岐山塔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