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風俗
學明郎
印地語是印度國語,英語為官方語言和商業(yè)用語。印度各地大小寺廟和殿塔比比皆是,進入寺廟大殿都要脫鞋,但允許穿襪子。有時能夠在大殿旁租用套鞋,穿上即可入殿。進入錫克廟時,頭上必須罩一塊潔凈的布,如手絹等。虔誠的印度教徒有早睡早起的習慣。每天清晨沖完涼后做禱告,然后才開始工作。教徒們常在河水(特別是“圣河”恒河)中沐浴。他們相信,入河沐浴,可以洗刷過錯。牛被印度教教徒視為“圣獸”,印度教不準吃牛肉,印度雖有養(yǎng)牛業(yè),但只能提供牛奶、黃油及牛糞作燃料,喝牛奶允許的,也有少數(shù)地方用牛牛做民間運輸和耕地。在印度的一些城市、鄉(xiāng)村里,老牛、病牛、殘牛比比皆是,??梢缘教幾杂捎问?,神圣不可侵犯。這么多的牛,成為國家的一個負擔。印度僧侶每年還要舉行一次儀式,叫“波高”,表示對牛的尊敬。他們還和商人舉辦了許多“圣牛養(yǎng)老院”,將那些年邁體弱,不能自己覓食的老牛收養(yǎng)起來,一直到老死。信奉伊期蘭教的印度人不吃豬肉,虔誠的教徒不喝酒。正統(tǒng)的錫克教徒不剪發(fā),頭上纏著頭巾。他們不吸煙,也不吃牛肉。正統(tǒng)的穆斯林婦女一般不見男客,但邀請印度人參加社交活動時,也應邀請他們的妻子。
進行商業(yè)談判時,他們會自自然然地說:“你們的資本比我們的多,所以,這一筆費用該由你們支付”。外國商人和印度人談生意的時候,就常常因遇到這種場面而鬧得啼笑皆非,錢較多的人,或是較受歡迎的人應該付錢--他們認為這是“順理成章”的事。
印度是一個講禮節(jié)的民族,又是一個東西方文化共存的國度。有的印度人見到外國人時,能用標準的英語問候“你好”有的則用傳統(tǒng)的佛教手勢--雙手合十。印度教徒見面和告別多施雙手合十禮,并互相問好祝安。行禮時要彎腰觸摸長者的腳。印度人在雙手合十時,總是把雙手舉到臉部前才算合十。這種招呼,顯得比握手高尚、文雅,令人有一種“仙風道骨”之感。你必須注意的是,切莫在雙手合十的時候,也同時點頭(外國人在印度常有這種動作,容易引起當?shù)厝说泥托?,那就破壞了親切和氣的氣氛,顯得有點不倫不類了。
在印度,迎送貴賓時,主人獻上花環(huán),套在客人的頸上,妻子送丈夫出遠門,最高的禮節(jié)是摸腳跟和吻腳?,F(xiàn)在,城市中男女見面已多實行握手,表示親熱時還要擁抱。在大多數(shù)地方,男人相見或分別時,握手較普遍。男人不要和印度婦女握手,應雙手合十,輕輕鞠躬。男人不要碰女人,即使在公共場合也不要和女人單獨說話,婦女很少在共場所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