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斡爾族的“庫木勒”節(jié)
寒凝子
達斡爾族是一個民族特點非常鮮明的少數(shù)民族。特別是達斡爾族長期以來的飲食文化方面表現(xiàn)出的愛吃“庫木勒”,即柳蒿芽,后又成功地創(chuàng)辦了“庫木勒”節(jié),把這種飲食文化現(xiàn)象轉(zhuǎn)化為社會文化現(xiàn)象之舉,就頗有自己的獨到之處。
一、“庫木勒”湯——達斡爾族飲食文化之一
“庫木勒”—柳蒿芽,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蒿屬,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東北、日本、前蘇聯(lián)的西伯利亞等地的河谷岸散見于其他地區(qū)水草豐盛的地方。達斡爾人食用“庫木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超過三百年。過去,達斡爾人為了生存和發(fā)展積累了很多吃野菜的經(jīng)驗,吃的野菜品種主要有:“庫木勒”—柳蒿芽,“莽格熱則”—粘根菜,“洪格熱”—野山蔥,“曼齊”—小根蒜,“可日勒”—灰菜等。其中,達斡爾族人最愛吃的獨具風味,祛病健身。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柳蒿芽,具有很高的醫(yī)藥價值。它可補中益氣,健脾強胃、滋陰降火、利尿通便等。據(jù)說,國外,已用它研制抗癌藥物。因此,柳蒿芽不但倍受達斡爾人的青睞,而且越來越多的兄弟民族同胞對柳蒿芽也由不認可到逐漸接受,甚至于發(fā)展到不吃就想的程度。
尤其是在清朝,征戰(zhàn)頻仍,狼煙四起,達斡爾族男子半數(shù)戰(zhàn)死疆場,給家庭造成不幸和貧困;在舊社會,由于三座大山的壓迫和民族歧視,達斡爾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往往在這危難時刻,一個綠色的小精靈——柳蒿芽拯救了數(shù)以萬計達斡爾族人民的生命。這個民族從此便與其結(jié)下不解之緣、生死之緣。每當五月,春風習習、綠草如茵、百鳥歡唱。達斡爾人族婦女頭包毛巾、腰扎圍裙,三五成群、走出村屯,到江河湖畔、溝邊壕沿,采集柳蒿芽。她們邊采邊唱,喜笑顏開、盡情歡樂。采完回家后,她們就把混在柳蒿芽中的雜質(zhì)清除、清洗干凈、放在鍋里用開水焯,焯好撈出放在涼水中泡,邊泡邊撈,用手擠好、剁碎,以下見莖為好。爾后,攥成團以備食用。若調(diào)湯、加油、鹽和少許辣椒油與肥腸或排骨或土豆等單燉即可,有條件的若與鯰魚燉之,其味道格外鮮美,此為吃法之正宗?,F(xiàn)在,齊齊哈爾一帶的達斡爾族人能在每年五月中旬至六月中旬的一個月內(nèi)品嘗到新鮮的柳蒿芽。他們?yōu)榱私?jīng)常食用,有的人家把柳蒿芽曬干后貯藏起來備用,這種方法較原始;有的人家把柳蒿芽用開水焯后攤開曬干貯藏備用,這樣處理過的柳蒿芽燉出來的湯顏色鮮嫩;還有的人家干脆把用開水焯過的柳蒿芽攥成團,放進冰箱里凍上,這樣調(diào)出的柳蒿芽湯即鮮嫩又好吃,與新鮮的柳蒿芽相差無幾,而且可以常年食用,方便快捷,不失為家常自用或待客的一道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