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皇會
青衣沾雨
九皇會是梨園中習俗。清同治年間上海各戲園自農歷九月初一至初九日,必將舉行九皇會。九皇會期間戲園門首高懸紅紙金字之“九皇勝會”燈籠,設“九皇堂”于前臺空屋或后臺,桌上陳放糕點果餅等凈素供品,以祭奉翼宿星君。
九皇原系道教中之神名,天上之北斗九星稱北斗九星大道君。有三種解釋:謂道教供奉的最高神三清與六御,為九皇(《道門定制》卷二);《太平經》:“天有三皇,地有三皇,人有三皇”為九皇?!短旎手恋捞逵駜浴肪硪唬骸吧先?、中三皇、下三皇”為九皇;《上清河圖內玄經》稱天上的北斗七星加紫微、勾陳九星為“九皇君”。
梨園界向奉之翼宿星君,即北斗九星中擁有星座最多之星官,故人們?yōu)槲龈P亩敹Y膜拜,虔誠至極。據海上漱石生《上海戲園變遷志》記述,此九日會期之內,藝人們皆茹素齋戒,且“于劇畢誦禮斗經斗仟”,此舉或資雇僧人,或由藝員們?yōu)橹H霑脮r,必足穿蒲鞋。至誠者,甚或夜宿堂中,謂之“宿壇”。九皇堂中之香燭,一律用黃紙包裹,桌圍亦用黃緞繡制而成,至九日期滿撤壇后,向眾執(zhí)事人分發(fā)酬金,并附以點剩的蠟燭,“云可辟邪”。
因此,有人專門索討九皇會中燃剩之蠟燭,以圖吉利。清光緒年間,位于南市之梨園公所亦于每年九月初設九皇會,于是有的戲園不再另行設壇,藝人們逐直至梨園公所拈香參神,有的戲園仍維持舊規(guī)自設九皇會。清末民初后,此習漸漸革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