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五福橋(3)
爾藍
《東周列國》、《三國演義》的戰(zhàn)火紛爭,《水滸》、《說岳》的英雄義舉,《西游記》的神仙鬼怪,《紅樓夢》的才子佳人……,一幅畫就是一段歷史,就是一段故事。而那再現(xiàn)波瀾壯闊的中國近代史和革命戰(zhàn)爭史的畫卷,更是對人們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生動教材。
一座橋,是一段文明。五福橋以其獨特的文化品味,吸引了古往今來的多少文人游客,前來觀光游玩,吟詩作對。橋在畫中,橋中有畫,走進五福橋,就象走進五彩紛呈的繪畫長廊,走進穿越歷史的時光隧一座橋,是一段歷史。橋上過海八仙的護佐,抵擋不了五福橋幾經(jīng)的兵燹洪禍。
二百多年過去了,五福橋之所以仍能保持原有風貌,得益于松溪人民修橋鋪路、造福鄉(xiāng)梓的民風民俗?!端上h志》載:“川無梁,則政不修”,把修建橋梁作為考核為官政績的一個標準。修建橋梁在人民心目中更是“農頌于野、民歌于市”的行善積德之舉。1983年,松溪縣政府按古風古貌,將文革期間顏容盡毀的古橋修繕一新,確定為縣級重點保護文物,并增設了護橋管理站。從此五福橋容顏長駐,風姿不改,為山川添色,為后代造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