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各縣特色文化(19)
良吉
昔陽特色文化 昔陽紅葉文化旅游節(jié)
谷歷昔陽縣旅游業(yè)以大寨為龍頭,整合紅旗一條街、龐家峪、西水東調(diào)舊址等紅色資源,打好大寨品牌,建設全國著名紅色旅游目的地,最大化的利用大寨這“一點”的品牌效應。
榆次特色文化 榆次老城春節(jié)文化廟會
為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春節(jié)期間榆次老城將在城隍廟廣場舉辦首屆榆次老城春節(jié)文化廟會·國際美食節(jié),屆時將有來自全國各地名優(yōu)特色風味小吃及國外特色的50多個美食品種參加。
榆社特色文化 榆社竹湖休閑旅游垂釣節(jié)
垂釣節(jié)以“碧波云竹,‘漁’樂無限;大美箕榆,‘騎’樂無窮”為主題,集垂釣比賽、環(huán)湖自行車賽、攝影展、民俗展、農(nóng)特產(chǎn)品展銷、物資交流等多項主題活動為一體,是一次盡享垂釣樂趣、健康有氧騎行的競技交流會,也是榆社縣以賽會為平臺,進一步擴大開放、提升影響、推動轉型跨越的發(fā)展促進會。
左權特色文化 左權麻田蓮花文化旅游節(jié)
農(nóng)歷6月24日傳統(tǒng)蓮花生日這天舉辦中國左權麻田首屆蓮花文化旅游節(jié),將“紅、綠”文化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打造麻田旅游新名片。
臨汾特色文化 臨汾刺繡工藝
臨汾市的民間刺繡工藝歷史悠久,有平面繡、鎖繡、套繡、參什繡、打籽繡、網(wǎng)繡、纏枝繡、布貼繡、十字繡等針法。
洪洞特色文化 洪洞走親習俗
洪洞走親習俗,民間稱為“三月三走親”、“接姑姑迎娘娘”,與帝堯之女“女英”及舜的婚姻關系的傳說有關,是流傳于山西省洪洞縣、臨汾市堯都區(qū)兩縣(區(qū))內(nèi)之甘亭、吳村、辛村、龍馬、萬安五個鄉(xiāng)鎮(zhèn)的一種傳統(tǒng)民間習俗,涉及二十余個村莊,穿越汾河東西兩岸,影響范圍廣,是山西省第一批、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每年農(nóng)歷三月初二上午,羊獬村民齊集村內(nèi)姑姑廟前,在威風鑼鼓聲中“三月三”在姑姑神像前請香,然后繞行到園內(nèi)堯王寢殿焚香辭行,并為代表吉祥含義的黃絲線、紅綢帶“開光”。然后誦念“啟行令”,全體村民跪拜,幾個精壯男子抬起姑姑的駕樓,至堯王殿前辭行后走出園子,形成一個長達幾百米的儀仗隊,其中一人舉“羊獬總社”大旗,其中的幾組威風鑼鼓隊,一路上不停地敲打。隊伍行到村口將軍廟焚香祭拜后,男性成員上車出發(fā),隊伍過汾河,下車祭河神。途經(jīng)各村均在村口設香案、鑼鼓隊迎接。隊伍穿村而過,村內(nèi)各家門前多擺放桌椅,上設香爐,擺放的茶水、點心、水果等供過往人員隨意拿取。村內(nèi)如有娘娘廟,隊伍一定會到娘娘廟停駕祭拜。中途要吃“腰飯”,由村民自發(fā)將羊獬隊伍中的人領回家吃飯。聽到三聲銃響,無論吃飽與否,一律回到娘娘廟集合起駕出發(fā)。到歷山娘娘廟前與歷山浩大的迎接隊伍匯合后,在通往娘娘廟的臺階上大斗威風鑼鼓,活動掀起高潮。如果時間允許的話,在一個臺階上斗一曲,常常斗到天黑才罷休。進入歷山廟宇群后,社首等人先到舜王殿再到堯王殿,最后到娘娘殿(大殿)上香,一天活動結束。歷山負責接待的社首(歷山分東、西、中三社)請來自羊獬的“親戚”回家吃飯、住宿。
三月初三是正日,附近村民都趕到娘娘廟里上香,廟后面路兩側的攤位擺滿了各種小吃、日用品,形成了非常熱鬧的廟會集市。接近中午時分,隨著銃聲響起,歷山主事社首等人在娘娘殿跪拜焚香后,請出兩位娘娘的小型神像置于羊獬駕樓中,正式起駕。羊獬隊伍啟程,歷山隊伍及民眾散去。根據(jù)當?shù)鼗榧薏蛔呋仡^路的傳統(tǒng)習俗,羊獬隊伍至楊家莊“腰飯”后,萬安村接娘娘的隊伍前來迎接。據(jù)說萬安是舜的老家,此地娘娘廟規(guī)模也很宏大,兩支隊伍合流后步行幾里路、穿過集鎮(zhèn),來到娘娘廟,焚香祭拜后將駕樓停放在廟宇群的獻殿內(nèi)過夜,羊獬隊伍中的人又被萬安村民各自接回家食宿,直到三月初四傍晚時分回到羊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