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撫州青蛙崇拜舊俗 “撫州蛤蟆頭”稱謂的由來(4)
晨朗醬
“撫州蛤蟆頭”稱謂的由來
傳說一:撫州自古以來便是漁米之鄉(xiāng),農耕文化發(fā)達。作為人類的朋友----蛤蟆(撫州人稱青蛙為蛤?。┳允鞘艿綒g迎。傳說在撫河中有一小島(在現(xiàn)撫河大橋下),每年春季蛤蟆交配時,叫聲徹夜不停,蔚為壯觀。人們謂之為神,在島上建有一小廟,供奉一石雕蛤蟆,祈求平安、五谷豐登。
后在撫州不少地方,都建有供奉蛤蟆的小廟,南昌人到撫州,見撫州人崇拜一蛤蟆,覺得好笑,于是稱撫州人為“撫州蛤蟆”,后又稱“撫州蛤蟆頭”其義有恥笑、貶義之意。后又有民間彥語:“撫州蛤蟆,塊錢兩耷(只),有洽冒洽,冒洽想洽(洽:吃)”。
傳說二:臨川縣志記載:撫州城東門外正覺寺的千佛樓西邊,建有一座將軍殿,殿內塑有青蛙將軍三樽神像,活靈活現(xiàn)妙趣橫生,俗稱蛤蟆菩薩。傳說古代臨川螟蟲猖獗,致使農民年年歉收,鄉(xiāng)民們四處求神拜佛,始終未能消滅蟲害。
有一年春末夏初,臨川各地來了很多青蛙,一天到晚蛙聲遍野,結果從這一年起螟蟲之害幾乎滅跡。臨川人民為表彰青蛙滅蟲有功,專門修建廟宇供奉青蛙將軍,從此撫州的蛤蟆之名遠播四海。這種說法得到絕大多數(shù)臨川人的認同,似乎合情合理,因為始建于唐代的正覺寺。經歷清代擴大規(guī)模后確實建有將軍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