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大全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legend id="kjb9y"></legend>
<sup id="kjb9y"></sup>
<legend id="kjb9y"><u id="kjb9y"><blockquote id="kjb9y"></blockquote></u></legend>

      <legend id="kjb9y"></legend>
    1. 山東濟南蓬萊院

      戊寅

      山東濟南蓬萊院

      蓬萊院位于山東省濟南市區(qū)霞侶市街2號,是濟南市道教的主要活動場所之一。其坐北朝南,大門朝西,給人的第一感覺是恢宏大氣,古樸端莊。整體建筑為磚木結構,小瓦覆頂,聳脊翹角。進門后,門殿左右墻上分別繪著“趙公明元帥”和“溫瓊元帥”的壁畫。

      蓬萊院有南、北兩個院落。南院北面是一座大殿,為呂祖殿。大殿面闊三間,雕梁畫棟,紅漆廊柱粗壯挺拔,殿檐下繪有精美的額枋彩繪。在廊廈西側繪的是土地爺,東側則是城隍爺。大殿內供奉著呂祖和兩個侍童塑像,東、西臺座上分別供有呂祖的四位弟子。院子東面是十方堂,用來招待遠道而來的道眾。另外,院子西面有一排便房。

      北院北側大殿為王母殿,殿內供奉著西王母、碧霞元君、觀音菩薩。從王母殿東側拾階而上,來到三清殿。殿內供奉著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三清殿內墻上繪有“黃帝訪道”、“至圣問禮”兩幅壁畫。

      三清殿東、西兩側各有一廊亭,西側亭內置有一面大鼓,東側亭內置有一口大鐘,正應和了“晨鐘暮鼓”之說。

      歷時6年艱難建廟全盛時期曾有4處下院

      1912年(民國元年),全真龍門派第十七代弟子張教元道長由陜西華山云游到濟南。他來到濟南后,在城外的一處關帝廟落腳。這座關帝廟位于一條街的街口上,這條街當時名為下驢市街(即霞侶市街)。這座關帝廟因年久失修,已破敗不堪,僅剩兩間殿堂,甚為凄涼。

      1918年,張教元道長師徒傾其所有,再加上一些善人的捐助,在關帝廟附近買了三畝多地,并在原來關帝廟的基礎上歷時6年建起了一座道觀,就是如今的蓬萊院。當時的蓬萊院建筑格局和如今的差不多,也是南、北兩個院落,院內殿宇氣宇軒昂。

      道觀建成后,張教元道長遂請其師如意真人蔡合云祖師帶弟子5人前來觀內主持。張教元道長又先后收出家弟子十余人,俗家弟子眾多。至1940年左右,蓬萊院達到了全盛時期,已有20余名道人,并有4處道觀為下院,分別是南關玉皇宮、壽康樓街呂祖廟、北園柳行關帝廟和歷城錦繡川明真觀。

      該院為文革后當時濟南市唯一開放的道教場所。曾為濟南道教協(xié)會所在地。開放后第一位受政府委派的當家人(王永全道長),字霞露,全真龍門派一十八代傳人,精通武醫(yī)術法,僅有一俗家傳人。蓬萊院就是在她的帶領下重建的。

      霞侶市原為下驢市艱苦歲月道眾刺繡為生

      道觀所在的下驢市街,當時街上小旅館居多,城外的販夫走卒騎著驢從郊外而來,便在這條街上住店,并把驢寄放在旅店里,然后自己進城辦事,久而久之,這條街便被稱為下驢市街。張教元嫌它不雅,干脆為其改名霞侶市街,一直沿用至今。

      上世紀五十年代,蓬萊院開始漸漸衰敗。據生活在霞侶市街上的老人介紹,1948年解放濟南時,蓬萊院的多間大殿被炸毀,“破四舊”和“文革”開始后,蓬萊院被多次破壞,道眾被遣散。迫于生計,一些道眾參加濟南刺繡社,換得收入維持生計。

      1983年,蓬萊院的房屋地產被歸還,當時的張明真道長帶領道眾又回到蓬萊院,面對被破壞的道觀,張明真道長帶領道眾在善信的幫助下,對道觀進行恢復、重建。直到1996年,在各界信眾的幫助下,蓬萊院重建而成,又恢復了往日的風采。

      內容加載中……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