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生大帝(2)
蕓若子
宋乾道二年(公元1166年),朝廷賜廟額"慈濟"。從此,奉祀?yún)钦嫒说拇葷鷮m便在閩南各地紛紛創(chuàng)立。
宋慶元年間(公元1195年),朝廷追封吳真人為忠顯侯。開禧二年(公元1207年),南方大旱,而漳泉一帶,傳說因祈禱吳真人,竟"歲以大熟"。因此嘉定(公元1208年)時,又封為英惠侯。自此,東至莆田、長樂,西至河州、潮州,對大道公吳真人的信仰大為流行。到宋理宗寶慶年間,封"康佑侯",端平年間又封"靈護侯",嘉熙年間晉封為"正佑公",隔年再封為"沖應真人"。
明洪武年間,明太祖又封他為"醫(yī)靈妙道真君"。明永樂十七年(公元1419年),據(jù)傳,文皇后患乳疾,太醫(yī)高手,百藥不效。一日,夢吳本牽紅絲線纏乳上,以灸醫(yī)之,頓時康復?;屎笥趬糁虚g吳真人居所,有何求請。吳笑答無所求,飄然離去?;屎篌@醒,發(fā)現(xiàn)病已痊愈。驚喜之余,急忙派人往福建同安白礁、青礁查詢。當?shù)弥嬗行嗅t(yī)濟世吳真人之廟,立即奏情敕封吳真人為"吳天醫(yī)靈妙惠真君萬壽無極保生大帝"。同時,特命使臣到白礁建造皇宮式的殿宇,賜名"白礁慈濟宮",俗稱"西宮"。而吳本行醫(yī)處青礁"龍湫庵"則翻建為"青礁慈濟宮",俗稱"東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