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定皺紗魚腐的傳說
深不知狗
“魚腐”是羅定地區(qū)的傳統(tǒng)美食,又名“羅定皺紗魚腐”。歷史悠久,風(fēng)味獨特,是但逢喜慶、節(jié)日不可多得的美食。久負(fù)盛名,“羅定魚腐”主要由鮮鯪魚青、淀粉、鮮蛋油炸而成。營養(yǎng)豐富,軟滑可口,甘香味濃,久煮不爛。老幼適宜食用?!傲_定縐紗魚腐”也是一種百搭美食,由它制成的各式菜肴湯鮮味美,熱滾滾的湯汁,松軟嫩滑的魚腐,想起就讓人忍不住咽口水。
羅定屬于丘陵盆地,自古山塘眾多,盛產(chǎn)鯪魚。據(jù)載,自清乾隆年間(1736~1795年),羅定人民就會用鯪魚制作魚腐,通常作為宴席的最后一道壓軸主菜。
羅定皺紗魚腐是一個歷史悠久、風(fēng)味獨特、地域特征十分明顯的地方特產(chǎn)。
羅定皺紗魚腐的傳說
相傳,清乾隆年間,羅定雙龍村的龍哥、龍妹相依為命,勤耕苦種,艱難維持生活,但都做得一手好菜,苦中求樂。
窮歸窮,他倆人緣好,村里誰家需要幫忙,他倆都二話不說就去幫忙了。而且,心地善良的龍妹,每天供奉觀音菩薩,十?dāng)?shù)年從不間斷,禮佛至誠。
又到了年廿八,快過年了。龍哥龍妹家道中落,貧窮與他倆結(jié)了緣,都為過年的事發(fā)愁。缺錢、缺糧、缺肉怎么過年?年后還要招待親戚,怎么辦?
夜里,龍哥夢見濟公在山崖上煮食,只見濟公像玩把戲似的,他把魚捏在手里,眨眼間,小丸就不斷地從他的手中飛出,飛落鍋里,裊裊炊煙夾帶著陣陣清香。龍哥想,濟公正做美味佳肴。龍哥正想看個究竟,一陣狗吠把好夢驚醒。第二天一大早,龍哥把這個夢告訴了龍妹,天賦聰慧的龍妹不假思索,說:“這是一道好菜”,并如此這般地告訴龍哥做出這道菜,龍哥點了點頭。
雙龍村是一個秀美的山村,清晨云霧升騰,好一幅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是羅定的八景之一。拿著魚具趕路的龍哥,踏著晨霧,不一會,他就來到了與雙龍村不遠(yuǎn)的漁灣。漁灣其實叫漁子灣,人們嫌麻煩,干脆省略了“子”字,久而久之,漁子灣就叫漁灣了。
漁灣,離三元寶塔和塔對面洗豆制豆豉的大步頭不遠(yuǎn)。湍急的河水帶著部分豆渣,到了漁灣如溫柔的綿羊,在微風(fēng)的吹拂下,江面只有絲絲波紋,豆渣沉淀江底,漁灣成了小魚兒生活的天然港灣,魚又多又肥,難怪人們稱之謂“漁灣”。
在紅霞滿天的傍晚,在漁灣打魚的人才會多起來,江河、漁翁、小船和正在撒開的魚網(wǎng),構(gòu)成了“漁歌晚唱”的優(yōu)美畫卷。
龍哥沒有小船,他游到江中突起的巖石上,看準(zhǔn)有魚兒的地方撒開魚網(wǎng),來不及逃走的魚兒被網(wǎng)住了。如此反復(fù),屢有所獲,且多是鯪魚,裝魚的桶也滿了。
龍哥興沖沖地回到家里。龍妹見到活蹦帶跳的小魚,甚為高興。龍妹洗魚,龍哥把鮮鯪魚起肉,去骨剝皮,取凈肉,再剁成肉茸,加雞蛋清、粉心、食鹽、水等調(diào)味料,反復(fù)攪拌成有一定彈性的魚膠,然后像濟公那樣,把魚膠捏在掌中,壓迫魚膠從虎口處擠出小丸,再用湯匙剔落盛著純正花生油的油鍋,用慢火炸至金黃色后撈起,近看這半透明的魚丸,薄如輕紗,形如金球。龍哥、龍妹試食一個香氣四溢的“魚丸”,入口甘香酥脆,松軟而略帶韌性。鄰里聞香而動,紛紛來到龍哥龍妹家探個究竟,當(dāng)他們試食后,都異口同聲地說了三個字:“好東西”。此時,龍哥、龍妹把金黃色的魚腐用清水煮片刻,再配以青菜,味道更佳,甘香嫩滑,妙不可言。
龍哥、龍妹精神為之一振,認(rèn)為這是魚食中之極品,并為這種魚丸起名“皺紗魚腐”,每天加工一定的“皺紗魚腐”,拿到羅定州的圩鎮(zhèn)擺賣,賺取了一定的錢,再也沒有為過年的開銷而憂愁。幾年之后,“皺紗魚腐”的銷售越來越多,風(fēng)行全市,是宴客必備的傳統(tǒng)菜式之一,從此名揚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