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大全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legend id="kjb9y"></legend>
<sup id="kjb9y"></sup>
<legend id="kjb9y"><u id="kjb9y"><blockquote id="kjb9y"></blockquote></u></legend>

      <legend id="kjb9y"></legend>
    1. 末代皇帝溥儀葬在了哪里

      雁桃醬

      末代皇帝溥儀葬在了哪里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朝代更替政權交接,誕生了幾百位皇帝。人與人的命運各不相同,皇帝與皇帝的命運也是千差萬別。開創(chuàng)盛世的皇帝,青史留名,生前死后都享盡盛譽。而每朝最后一位的亡國皇帝,結局卻都大多悲慘。不僅要承受心理的愧疚,很多時候更是死無葬身之地。溥儀作為中國歷史上的最后一位皇帝,他生前清朝就已經(jīng)滅亡了,但是溥儀并沒有在戰(zhàn)亂中死去,建國后仍然活了一段時間,那么溥儀死后是葬在哪里的呢?歷史上的皇帝都有皇陵,但是封建社會已經(jīng)結束了,還有皇陵給他用嗎?

      古人事死如事生,對死后之事格外重視。尤其是帝王將相的陵墓,不僅要用許多奇珍異寶作為陪葬,陵墓也是修建的氣勢恢宏。溥儀時期,清朝已經(jīng)千瘡百孔,財政入不敷出。但盡管如此,溥儀作為皇帝,雖然生前基本都是傀儡,但是死后的身份不能降,還是要修建皇陵。溥儀1906年出生,是醇親王載灃的兒子,本沒有機會坐上龍椅,但是由于光緒皇帝沒有兒子,慈禧或者說歷史選擇了他。1908年11月14日,光緒皇帝去世,第二天,慈禧也去世了。同年12月2日,溥儀在太和殿繼位,由光緒皇后隆裕太后和載灃攝政,第二年改年號為宣統(tǒng)。

      按理說,溥儀即位后,就應該派人去幫他尋找風水寶地,提前修建陵墓了。但是那時的清朝正值多事之秋,不僅要支付辛丑條約的巨額賠款,還要為光緒、慈禧辦理后事。因此,給溥儀尋找吉地修建陵墓的事就耽擱了下來。溥儀龍椅還沒坐熱,在宣統(tǒng)三年,也就是1911年,中國爆發(fā)了辛亥革命。1912年,在袁世凱的威逼利誘下,溥儀宣布退位,清朝到此也就徹底結束了。溥儀雖然退位了,但是袁世凱與他約定的條件是溥儀可以繼續(xù)住在紫禁城,皇帝尊號不變,中華民國以待外國君主之禮相待,每年供給遜清皇室白銀四百萬兩。侍衛(wèi)宮女等照常留用,史稱遜清小朝廷、溥儀小朝廷。這樣,溥儀在這個小朝廷內繼續(xù)當著“皇帝”,稱孤道寡。

      這時,溥儀還算是半個皇帝,在紫禁城內,仍然沿用皇家的禮儀。所以溥儀身邊的大臣又開始計劃為他選擇吉地,修建陵寢。擔當此任的是精通風水的廣東廉州府李青。李青等人踏遍了河北省易縣西陵的山山水水,經(jīng)過勘測與計算,認為泰東陵旺隆村北,是一處上吉佳壤。陵穴定在西北的山坡上,與崇陵遙遙相對,清皇室經(jīng)過討論,并派人實地驗證后,認為可以選用,即時將此地圈禁起來。

      據(jù)徐廣源《清朝皇陵探奇》記載,當時溥儀小朝廷沒有自己的經(jīng)濟來源,更何況時局不穩(wěn),小朝廷自身難保,所以陵址雖已選定,但一直未能興工。還有一種說法,出自陳寶蓉著《清西陵縱橫》:溥儀入承大統(tǒng)后,便于崇陵旁的旺隆村北選定了“萬年吉地”’。并于宣統(tǒng)二年破土修建,采取了先地下,后地上,由后向前逐步施工的辦法。施工一年有余,完成了地宮開槽奠基和明樓寶城等基礎工程。辛亥革命爆發(fā),清王朝便倒臺了。至此宣統(tǒng)陵寢工程被迫停止,再沒有恢復興建。各種說法,孰是孰非,有待考證。

      1924年,馮玉祥發(fā)動“北京政變”,逼迫溥儀離開紫禁城。

      溥儀離開紫禁城后,開始了他人生的波折之路。先是搬到了載灃的居處北府,后來又移居天津,最后到了東北成為偽滿洲國的皇帝。1945年日本戰(zhàn)敗前夕,蘇聯(lián)對日宣戰(zhàn),進攻日本駐扎在東北的關東軍。偽滿洲國戰(zhàn)敗后,日本無條件投降,溥儀被蘇聯(lián)拘押。新中國成立后,溥儀被遣送回國,在戰(zhàn)犯管理所接受了約十年的改造。后來溥儀被特赦回到北京,成為一位普通公民,還與當時的一位護士李淑賢結了婚。

      再次回到北京的溥儀,日子過的相當平淡,于1967年因患腎癌在北京逝世,享年61歲。

      溥儀死后,遺體并沒有按照皇帝的儀式下葬,而是按照新時代的法規(guī)火化。對于骨灰如何處理,周恩來總理當時作了明確指示:一是可由愛新覺羅家族決定;二是可由家屬選擇在革命公墓、萬安公墓和其他墓地的任何地方安葬或寄存骨灰。20日家屬聚會進行了討論,經(jīng)家族一致商定,將溥儀的骨灰寄存在八寶山人民骨灰堂。

      溥儀之弟溥杰說,周總理等領導人“對溥儀的后事非常關心,曾對我說,是否要建立一座漂亮的陵墓?作為一個市民,我明確拒絕了?!?/p>

      1980年5月29日下午,在政協(xié)禮堂為溥儀、王耀武、廖耀湘舉行了隆重的追悼會。會后根據(jù)中央指示,將溥儀的骨灰盒移至八寶山革命公墓第一室。

      溥儀生前一直被各種勢力當作傀儡,死后能被安置在八寶山,也算是很榮耀的一件事了,但是命運多舛的溥儀并沒能一直待在那里。1994年,張世義先生在光緒崇陵西北興建了一座華龍皇家陵園,但是一直沒什么名氣。為了提高陵園知名度,張世義把主意打到了溥儀身上。不知用了什么辦法,最終溥儀的妻子李淑賢被勸動了,將溥儀的骨灰從八寶山遷至這座由個人修建的華龍皇家陵園。經(jīng)過簡單的安放儀式后,中國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就長眠在了那里。

      安放儀式于1995年1月26日舉行,由李淑賢把骨灰盒捧至墓穴前,安放在鋪著黃緞的靈臺上。一個簡單的儀式之后,陵園工作人員將骨灰盒放入水泥筑的“槨”內。面南背北,蓋上“槨”蓋,最后澆鑄混凝土。中國封建社會的最后一個皇帝的骨灰就這樣安葬了。1915年清皇室選定的“萬年吉地”終于劃上了句號。

      內容加載中……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