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媳婦坨的傳說
痛慯
貴州烏江挨黑獺堡上有個大回水坨,人稱媳婦坨。聽人們說,取這個名字還有點(diǎn)來歷。
從前,這里岸邊只有一家人,兩個老人,膝下只有一個獨(dú)兒,媳婦剛過門三天,兒子就跟船幫下涪州,不幸在望娘灘翻了船,被淹死了。
家里就只剩下公公 、婆婆 、媳婦三人。媳婦脾氣很好,全力孝敬兩老,但兩個老人沒有了兒子,總覺得是媳婦命中八字大,克了兒子,就對媳婦格外刻薄。
同是一鍋湯,公公說燙,婆婆嫌冷;同是一甑飯,婆婆說硬,公公嫌軟。弄得媳婦兩頭將就不了,又沒有辦法,稍微吱聲就要罰跪挨打,有時(shí)還要被攆出屋去。
臘月二十四是灶神菩薩上天向玉皇大帝秉報(bào)人間萬情的日子,家家都要置辦好酒好菜,敬灶神菩薩。
這天,公公和婆婆不曉得為哪樣鬧起來,媳婦去勸婆婆,婆婆罵她;去勸公公,公公也罵她。弄得她兩頭受氣,就不敢再張口了。
誰知道,她不去勸了,二老就一致對付她,拿她出氣。打她罵她還沒出夠氣,最后又是把她攆出屋。
媳婦來到河邊,見河里忽然慢慢冒出一個包包,上面一塊挨一塊像簸箕一樣又圓又大,有像巴掌厚的片片,亮光光的,滑膩膩的。她不曉得那是一條大魚的背,那些片片,就是鱗甲。
在上面坐了一會兒,感到很冷,她就在岸邊弄些柴草,放在魚背上燒起,這時(shí)她又餓又冷,就在火邊上蜷起睡著了。
后來火把大魚巴掌厚的鱗燒透了,大魚被燒痛,輕輕兒翻個身沉進(jìn)水里,再也不見起來,那個媳婦也不見了,哪樣都沒有留下。
原來,他丈夫在望娘灘翻船死后,在龍宮水府一條龍手下做事,天天思念著自己的媳婦,于是就派條大魚來背他媳婦去團(tuán)圓。
從那以后,大家都叫這里為媳婦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