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八月十八游石湖習俗
腦里有兎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四大傳統(tǒng)佳節(jié)之一中秋節(jié)。據(jù)有關資料記載,早在隋唐時期,江南就有在八月十五土地神生辰那天歡慶的習俗,人們認為豐收在望的果實是土地菩薩保佑的結果,為土地神過生日是理所當然的事。中秋時分,炎夏剛過,嚴冬未臨,天氣高爽,氣候宜人,此時月光為一年中最皓潔、明亮,賞月之俗便應運而生。中秋風俗中最富有特色的要數(shù)“走月亮”和吃月餅。
據(jù)說,“月餅”一詞,最早載于南宋著述,而盛于明朝。關于江蘇人吃月餅,還有一段生動的民間故事:元朝末年,統(tǒng)治者為防止人民造反,規(guī)定十戶人家合用一把菜刀,并由元人掌握,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正常生活。泰州張士誠利用百姓的反元隋緒,秘密在月餅里夾了一張?zhí)栒倨鹆x的小紙條散發(fā)到每家每戶,中秋之夜人們掰開月餅,看了傳單,便紛紛奪取菜刀,舉行起義,攻陷高郵。明太祖朱元璋定都南京后,為了紀念,將起兵時作為傳遞信息的月餅賞賜給臣民,從此,中秋吃月餅習俗更加普遍。蘇式月餅至今還保留著用一小紙作襯的形式,正是元末遺意。
蘇州除了上述習俗外,還有八月十八游石湖習俗,石湖位于蘇城西南4公里,是太湖東出水的一個分支,湖水經越來溪北流,匯于上方山下,形成一個內灣。相傳早在春秋時已為巨浸,越人伐吳曾掘溪進兵,橫截山麓,鑿石開渠,湖底皆石,故稱石湖。石湖北面有行春橋,俗稱九環(huán)洞橋,每年八月十七夜十一時到十八日凌晨一時,可見石湖串月奇景,屆時,月光初起,入橋洞中,正對環(huán)洞,一環(huán)一月,九個環(huán)洞可見九個水中之月。
也有人說在寶帶橋同樣能見此景觀。不過,據(jù)有關資料記載,石湖串月除了橫串外,還有豎串之說,據(jù)說上方山塔上原來有一根垂掛的鐵鏈,只有在農歷八月十八晚上,月光透過鐵鏈的孔,人從孔中望去,恰巧能看見一串圓月。因此,蘇州人自古喜歡到石湖去賞月。其實,這正是古時候走月亮的遺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