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與薛濤的短促愛情
拾荒人
說起歷史上在文人雅士心中影響最大的兩位妓女,一位要數南北朝時的蘇小小,一位要數唐代女詩人薛濤。與年僅十九歲就咯血而死的錢塘名妓蘇小小相比,薛濤無疑有更多的故事。
才貌雙全的薛濤
據記載,薛濤死后,她曾經的同事、當時的劍南節(jié)度使段文昌,親筆為她題寫了墓志銘。蜀中原有一座望江樓,上面有一副對聯,下聯是“大江橫曲檻,占一樓煙雨,要平分工部草堂”,認為薛濤完全有資格和憂國憂民的詩圣杜甫平分秋色。在薛濤死了幾百年后,清代文學家李調元在六十多歲時,曾一口氣為薛濤吟詠了十首詩。有位叫潘東庵的名士,一見薛濤墓,更是不能自已,竟鼻涕眼淚一大把地跪拜于墓前不起,嚎啕大哭,全然失去了男人的風度。
那么,為什么文人們常將薛濤視為紅顏知己而追懷不已呢?
美麗而有才,缺一不可,后蜀何光遠《鑒誡錄》上說薛濤“容姿既麗,才調尤佳”。古代文人更加看重女人的精神世界。他們認為,女人長得再美,針線活做得再好,不讀書,不會吟詩,不能稱“雅”,而整日不離繡床不能倚欄賞月、怨春傷時的美人,就像木偶人,所以他們總結了一個觀點:女子無才不美。
薛濤就不同了,四萬八千首的《全唐詩》收錄了薛濤八十一首詩,為唐代女詩人之冠。薛濤還出過一本詩集《錦江集》,一共五卷,存詩五百余首,可惜到元代就失傳了。
命途多舛的女校書
薛濤生命中的第一個情人是劍南節(jié)度使韋皋,這個男人給她的更多的是父愛般的關懷。
薛濤本是官宦之女,她父親薛鄖虧空錢糧,她則受牽連被沒入樂籍,成為官妓。是韋皋發(fā)現了這顆明珠,特別將她召到府中侍宴賦詩,見她文采出眾,就讓她幫自己做一些文字工作,相當于今天的“女秘書”,不過那時叫“女校書”。帶著感恩的心態(tài),十五歲的她委身于這個四十多歲的男人,是否有一種“戀父情結”,也未可知。
事業(yè)上受到挫折的薛濤,這時有點心灰意冷破罐破摔了,不好好當她的“女校書”,做起了“交際花”。出門有車相隨,達官貴人為了求見她,紛紛送她錢物,她不拘小節(jié),全都照單收下,真是紅極一時,風光無限。
韋皋越來越看不慣薛濤,吃起了醋,一生氣將她由官妓降至營妓,送往松州邊地“慰問”軍士。
這是怎樣一種難堪的經歷啊,那種粗魯的蹂躪令薛濤幾乎絕望窒息,無奈之下寫下了《十離詩》獻給韋皋,寫出十種脫離依附的悲傷結局,這里面有自己的悔恨,有對韋皋的抱怨,卻沒有對韋皋的愛。
好在韋皋并不是一個太過絕情的人,他將薛濤召回。此時的薛濤似乎已經看清權貴反復無常的真面目,她向對方提出“辭職”,韋皋沒有批準,后來韋皋暴卒,年六十一,而這一年,薛濤三十五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