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御耕節(jié)(2)
繁華落
“御耕王”拉那列親王扶犁耕地
儀式開始,“御耕王”點燃干柴,僧侶誦經(jīng)禱告,歡樂的人們圍繞土山,用吉祥樹葉蘸著蜂蜜和油,往火坑里灑,同時把牛奶或牛油慢慢往里倒,以乞求神靈保佑五谷豐登,國泰民安。這種祭火儀式起源于一種古老的印度風俗。
六月下弦初四,人們簇擁著“御耕王”和“麥霍”到“圣田”西北角的圓亭子里祭拜濕婆神像,“巴古”吹三遍海螺,表示御耕節(jié)儀式正式開始,“御耕王”扶犁出發(fā)。中間一張犁由“御耕王”扶持,走在中間,前后兩張犁由兩名政府官員掌握。在第三張犁的后面,“麥霍”和一群身穿民族服裝的少女把最優(yōu)良的稻種向左右撒播,口中念念有詞,祈禱農業(yè)豐收。每耕作一圈,“巴古”便吹海螺為號。繞場三圈后,耕作儀式即告結束。然后,犁田隊伍走到東面供奉毗濕奴的亭子,把披紅掛綠的神牛從犁上解下來。
神牛選擇食物
在東面亭子前面并排放著七個銀盤,分別盛著七種食物,即稻谷、青豆、玉米、芝麻、鮮草、水和酒。御師婆羅門將圣水灑在“御耕王”駕馭的兩頭神牛頭上。祈求神牛帶來好兆頭,然后放開它們去任意挑選銀盤里的食物,根據(jù)牛吃的食物來預卜一年的吉兇。 如果神牛吃稻谷、青豆、玉米、芝麻,就預兆著風調雨順,五谷豐登,哪種糧食被吃得多,便預示著那種莊稼就會獲得豐收,吃得少則收成少;神牛吃鮮草,預兆谷米欠收,甚至發(fā)生饑荒;神牛喝水預兆發(fā)生水災;神牛喝酒預兆發(fā)生戰(zhàn)爭,匪盜橫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