秭歸八怪
統(tǒng)維
偉大愛國詩人屈原的誕生地—湖北秭歸縣樂平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既有絕妙的人文景觀,又有奇特的遺風趣俗。樂平里的風土人情、屈原遺址、景物遺俗均與屈原相關聯(lián),而且妙趣橫生,膾炙人口。流傳有“八怪”。
1、端午戶戶掛香艾
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載:“五月五日……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稘h語大字典》注:“艾蒿,菊科,多年生草本,葉子分裂成羽狀,有香氣。葉入藥,溫經(jīng)脈。制成艾絨,用來灸病”。每年的五月初五凌晨,樂平里人家家戶戶采割“露水艾”在門頭、窗榻上懸掛一束束用紅紙條扎成的艾苔,甚至在臥席底下塞幾棵艾苔,使室內彌漫一股藥香味。端午節(jié),時值初夏,正是毒蟲開始活動繁殖的疾病多發(fā)季節(jié),熏艾葉,不僅令人醒腦提神,而且能驅蟲治病。
2、牛不用繩聽人擺
耕牛犁田不用鼻繩是樂平里的一大怪事?!稓w州志》載:“此鄉(xiāng)牛不需繩引,如售至別鄉(xiāng),亦僅三日,自后非用繩不利,如他鄉(xiāng)牛入三閭(樂平里舊稱三閭)之境,過三日后亦不必引繩,而自然貼服。噫牎屈公忠可格天下,誠能動物,至今二千余載矣牎”相傳屈原離家赴鄒都,剛啟程,挑書的繩子便壓斷了,屈原令書童找一正在犁田的農(nóng)夫借牛鼻繩作捆書箱用,說今后樂平里的牛耕田不必用鼻繩了。樂平里的牛被稱為“靈?!保瑸榇肆鱾饔小皹菲嚼锏呐!斆餍笊钡男笳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