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紙傘的前世今生
檸稔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fā)明雨傘的國家,傘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妒酚洝の宓奂o》中就有關于傘的記載。傘是人類使用最為普遍的工具之一。傘的基本結(jié)構(gòu)從古至今幾乎沒有本質(zhì)的變化,但功能種類隨著社會的進步在不斷增加。到近現(xiàn)代出現(xiàn)了油紙傘、油布傘、演變成布面料、尼龍面料絲綢傘面、塑料面料等等,近幾年來還有防紫外線的傘面問世,五花八門多彩多姿。據(jù)古籍記載,傘在中國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相傳,在春秋時期(前770-476),著名工匠魯班之妻創(chuàng)造了手提傘。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簦”。到了后魏時期,傘被用于官儀,老百姓將其稱為“羅傘”。官階大小高低不同,羅傘的大小和顏色也有所不同。皇帝出行要用黃色羅傘,以表示“蔭庇百姓”,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遮陽、擋風、避雨。
傘開始為絲帛制成,價格昂貴。漢代(前206-公元220)后,改用較為廉價的涂上桐油的紙來制雨傘,紙制油傘開始普及。中國傘在唐朝(618-907)時傳入日本,十六世紀才傳入歐洲。
到清代(1616-1911),出現(xiàn)了精工彩繪的花傘。傘隨著對外開放和交流的日益擴大,也就逐漸傳到了國外。日本在唐朝時先后向中國派出了 19 批“遣唐使”,多 500 余人,其中有醫(yī)師、畫師、音樂家及各方面的學者,他們到中國專門觀摩和學習中國文化,不僅把中國的歷法,天文、音樂、美術(shù)等文化帶到了日本,也包括制傘工藝在內(nèi)的多種生產(chǎn)技術(shù)、制造工藝帶到了日本。
在日本,把油紙傘叫和傘,其名字與他們的服裝和服一樣來源于他們的民族文化——大和民族。從傘的名稱我們可以感受到日本人的民族精神很強,其制作工藝與中國油紙傘一樣,傘架竹子,傘面油紙。和傘文化由中國唐朝時的油紙傘逐漸發(fā)展而成,所以中國人稱和傘為“唐傘”,也算是對我們老祖先的東西的一種尊重吧。
不同顏色的傘也有不同的象征及涵義,在傳統(tǒng)婚禮上,出閣的新娘通常會被紅色油紙傘遮著,而紫色傘則象征著長壽。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以來,受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沖擊,一大批油紙傘生產(chǎn)企業(yè)相繼淡出了日用雨具市場,但油紙傘雅致天成的美感是尼龍鋼架傘永遠無法比擬的。
傘之韻——可以說“傘”是中國象形字的杰出代表,更像是一把撐開的油紙傘,簡潔而美觀?!坝图垺敝C音“有子”,寄托著中國人傳統(tǒng)的多子多福的理念;而傘的繁體字“傘”,五個“人”字寓意五子登科;竹做的傘柄象征節(jié)節(jié)高升,圓形的傘面則象征團圓平安??梢哉f,一把油紙傘承載著中國的千年文化傳統(tǒng),寄托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傘之美——一把小小的油紙傘,居然要經(jīng)過100多到工序,從傘的竹制骨架選材和傘面晾曬的溫度和濕度條件都十分苛刻,而每一道工序在我眼里分明就是一個美妙的藝術(shù)創(chuàng)作過程。用朱砂刷過的面紙一張張糊在傘架上時,透過窗戶的陽光將傘面映得通紅透亮,人在紅光中形成剪影。糊傘的工人將傘撥動,傘面便轉(zhuǎn)成一朵流動的紅云,美不勝收。往傘面涂桐油的過程也極具美感:工人師傅熟練地轉(zhuǎn)到著油紙傘,均勻地往上刷著桐油,傘面因桐油的滋潤而顯得潤浸,在光的照射下薄如蟬翼。
傘之情——在文學和影視作品里,古鎮(zhèn)雨巷油紙傘總是充滿詩情畫意,訴說著風花雪月?!栋咨邆鳌分性S仙和白素貞因油紙傘而留下千古愛情;《踏傘》中蔣世隆和王瑞蘭也因為油紙傘而暗生情愫。經(jīng)??吹轿膶W作品里俠客的經(jīng)典造型:背囊里插著一把油紙傘,仗劍而行。手中的劍替天行道;而背上的傘則顯俠骨柔情。不期而遇的雨,及時出現(xiàn)的油紙傘,為邂逅找到一個絕佳的借口。比肩而行,感受著對方的體溫,聽著雨滴落在油紙傘的美妙音樂,愛意也不禁油然而生!
傘之惑——油紙傘現(xiàn)在也同其他傳統(tǒng)文化一樣面臨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