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精品免费大全视频,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国产精品一区二区熟女不卡,欧美日韩中字亚洲一区

<legend id="kjb9y"></legend>
<sup id="kjb9y"></sup>
<legend id="kjb9y"><u id="kjb9y"><blockquote id="kjb9y"></blockquote></u></legend>

      <legend id="kjb9y"></legend>
    1. 甘肅慶陽塔兒洼石塔

      凌絲

      甘肅慶陽塔兒洼石塔

      佛教自漢代經絲綢之路及海路由印度傳入中國。佛塔隨佛教而來有寺院就有佛塔,佛塔是專門用來供奉佛舍利、佛像、佛經、高僧遺體等高聳型點式建筑。佛舍利指佛祖釋迦牟尼或修行圓滿的高僧圓寂火化后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佛塔一般由地宮、塔基、塔身、塔頂和塔剎組成;按結構和造型佛塔可分為樓閣式塔、密檐式塔、單層塔、喇嘛塔和其他特殊形制的塔,而密檐式塔在中國古塔中的數量和地位僅次于樓閣式塔。

      甘肅省慶陽市境內現發(fā)現十一大古塔:政平凝壽寺磚塔(五代 樓閣式);塔兒莊磚塔(五代 樓閣式);環(huán)縣磚塔(宋 樓閣式);東華池磚塔(宋 樓閣式);湘樂磚塔(宋 樓閣式);肖金磚塔(宋 樓閣式);塔兒灣石造像塔(宋 密檐式);白馬石造像塔(宋 密檐式);腳扎川石造像塔(宋 密檐式);雙塔寺石造像塔(宋 密檐式);塔兒洼石塔(宋 密檐式),以寧縣、華池縣分布最多。

      塔兒洼石塔是華池縣文管所“三普”發(fā)現,被列為全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重要新發(fā)現之一。位于華池縣南梁鄉(xiāng)白馬廟行政村新莊自然村盧家溝口東側半山腰耕地內,北臨白馬廟川河,南靠大山,西接溝畔,東接臺地。該塔為密檐式方塔,紅砂巖質,分段分塊雕造,殘存6級,殘高4.1米。塔座正方形,石塊壘砌。塔身逐層收分,第一層寬1.15米;第二層寬1.14米;第三層寬0.93米;第四層寬0.83米;第五層寬0.74米;第六層寬0.67米;第七層以上現缺失。每層均出檐,檐口齊直,四角有方棱狀脊。第二層四面均減地雕刻尖楣淺龕2個,淺龕內平雕樹狀火焰紋。第六層北面中開豎長方龕,龕外兩側浮雕菩薩像各1身,初步分析為宋代雕造。在石塔附近還發(fā)現有柱頂石2塊,為寺院遺址遺存。

      甘肅慶陽塔兒洼石塔

      石塔每面雕像分為5幅,共40幅,每幅雕像13至15身,共造像五六百身之多,由于千年的風霜雪雨侵蝕,面目多模糊不清,但卻具有了一種震撼人心的殘缺美。

      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介紹,塔兒灣石塔的造像內容多為佛說法圖,即一佛居中坐在蓮花座或方形束腰座上,結跏跌坐或善跏跌坐,身披袈裟。有的袒露右胸及右膊,手印各異。佛身左右兩側或立或坐十數身羅漢,有的拱手,有的踞坐,有的比手指劃,有的苦心思索,有的傾心吐談,有的匍匐跪拜,表現出對佛的虔誠。

      除以佛為主的畫幅外,還有以羅漢為主的畫幅。以眾多的畫幅表現羅漢,是這一造像塔的特點。

      甘肅慶陽塔兒洼石塔

      塔南側雕文殊菩薩出行圖和普賢菩薩出行圖各一幅。文殊乘雄獅,右臂曲指前方。獅子身配鞍纏、纓絡等飾物,挺胸昂首,身軀剛勁有力,拔步前行。兩側有牽獅奴、力士及隨從羅漢簇擁。普賢菩薩乘象,大象后方兩側也有象奴及怒目豎眉力士狀人物簇擁。大象前有五羅漢擊釵、鼓樂或持物慢步行進。

      內容加載中……
      加載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