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安仁小兒開齋習俗
羈絆
在安仁出生并長大的小孩,一歲前都得經歷三次獨特的“洗禮”——洗三、剃月滿腦和百日開齋。
“洗三”是指小孩出生的第三天早晨,由外婆親手用熬好的艾葉水給新生兒第一次洗澡,不僅有消毒潔身的好處,更有讓小孩從此干凈做人、清白處世的寓意;“剃月滿腦”是指小孩滿月時,專門請來人丁興旺、家業(yè)發(fā)達、人品又好的人,來給小孩第一次剃頭。這第一次剃下的頭發(fā)叫做胎毛,據說是做美工畫筆的絕好材料。安仁老百姓雖不懂得此用途,但也絕不會隨意浪費的,他們會用綢布好好地包起,妥妥地存放起來,待到小孩懂事后再交給他(她)自己保存,這畢竟是從娘胎里帶來的東西,連著娘的心,得伴著自己一生才對。
如果說“洗三”和“剃月滿腦”是在小兒全然懵懂無知的情況下進行的話,那么百日開齋時,小孩兒已經會笑會鬧了,對有些事情已經有了朦朧的意識。隨著小孩的日漸長大,食量自然隨之增大,母乳漸漸不能滿足需求,只好給他喂些米湯之類的東西,但肉食之類的葷腥食品則必須得等小孩滿了“百工”——即百日之后才能喂的,否則小孩長大后皮膚的油脂會特別重——安仁人稱之為“牛毛”——若真是那樣,男孩子還好說點,如果女孩子每天的衣領、袖口、頭發(fā)都油膩膩的,試問有誰會受得了?
小孩第一次吃葷食叫做開齋,給小孩開齋的葷食可不能隨便,它必須得由“麻雀、麻利古(小魚仔)和豬眉毛肉”組成。之所以取這三樣食材,是有其特殊寓意的,即分別代表“機敏”、“麻利”和“靈活”。其實我更多的理解為,大人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可以“海陸空”路路皆通。此時的小孩還沒長牙,又不能讓他囫圇吞下去,所以必須得由大人嚼爛了喂給他吃。這個擔任嚼爛任務的,也不是誰都可以勝任的,必須得找來一個聰明伶俐,能言善辯的人,小孩只有“吃”了他的口水,將來才能成為像他一樣機智的人。有的人家自認為自己家里的人都不夠機敏、聰明,為了下一代能夠超過自己,出人頭地,不得不專門請來“高人”給孩子開齋。
小孩開了齋后,便可以跟大人一樣大快朵頤,隨意葷素了。由此看來,安仁人的百日開齋儀式,實在不亞于成年時的冠笄之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