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角苗梳頭習俗
初桃
梳頭是箐苗(又叫長角苗)青年男女談婚論嫁之前展示自身形象的手段,也展示了箐苗希望與激情的傳統(tǒng)。
朵有(男娃娃)梳頭一般在十六、十七歲,也就是火爆爆的青春季節(jié)。梳頭沒有哪樣輩份的高矮,寨子頭誰梳得好就請誰來梳。如果幾個朵有功夫差不多,就你給我梳,我給你梳。這樣時間一長,摸不清頭路的人請人指點,箐苗12寨中,每個寨子都有幾個梳頭的高手。梳頭用的材料是長角(一般1.5-2尺長,最寬處3寸左右)上的梳子(長角中間挨頭最近的地方有成梳子的齒齒),捆束發(fā)髻(有的是假發(fā))與長角的粗白麻線和蠟。有些粗白麻線用毛藤巔巔以后的三四節(jié)做成。
春夏之交,正是毛藤長勢正旺的季節(jié),哪個坡頭長毛藤,朵有們會爭相前去扯來,從能用手指掰斷的節(jié)道處取下,嫩的幾節(jié)毛藤被朵有們撕成兩半邊,放在清水里泡桿把煙時候,然后撈出水用一片小竹子慢慢刮,刮出白碌碌的一層來,放在太陽壩頭曬,干了就像漂過的火麻一樣一片片的。朵有們白天不得閑,就利用晚上何處時間拿在搖搖擺擺的油燈下搓,一般搓成一丈二尺長一根,要百數(shù)根合攏來才有大手拇指那么粗,這就夠了。有的套在手腕上搓,需要好長搓好長。把這些白花花的粗線放成一綹,繞在發(fā)髻套著的長角上綰巴實,男的角上綰成兩路豎的,四路橫的;女的就綰成癟的“網(wǎng)”字形。朵有梳頭比朵村(女娃娃)更花時間,因為朵有梳頭要一束一束的慢慚綰繞,往往是一束壓一束的轉,耳朵頭上要轉出兩個角來。中間用蠟把頭發(fā)根凝固成兩匝將其他頭發(fā)支高蓬起,然后再用發(fā)髻與長角固定在頭上,直到滿意了才算成功。
朵有梳這種頭一次要管三四天,跳花坡時吃飯不能用碗,是用木瓢舀來伸長脖子吃,一頓只吃兩、三瓢,生怕弄壞了頭飾。朵村梳頭可以一大把一大把的梳,用蠟捏的匝也只捏一個,整好的頭飾成岔角形。頭飾輕的四、五斤,最重的有十二斤。就是朵村每次梳理盤頭,穿戴完畢也要用兩三個鐘頭。從前男女不分,都帶頭飾。
今天朵有已經(jīng)不戴頭飾,只有到了跳花坡或其他節(jié)日慶典的時候才戴了。平時,只有朵村戴角,朵有不戴,假發(fā)都梳理好存放在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