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樂山特產(chǎn):沐川草龍
竹筱
沐川草龍作為樂山市沐川縣流傳的一種獨特的民間藝術(shù),是沐川節(jié)日慶典和文化活動中不可缺少的表演內(nèi)容。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沐川縣文化館獲得“沐川草龍”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沐川草龍俗稱“草把龍”,相傳唐貞觀二年(628年),全國舉行舞草龍比賽,由西蜀劍南道嘉州玉津縣(今沐川縣為其屬地)進獻的草龍身形矯健、靈性十足,引起唐太宗的注意,御封玉津縣為“草龍之鄉(xiāng)”。從此,沐川每年舉辦草龍表演,世代相傳。
“草龍,顧名思義是由稻草編扎而成的一種龍燈,因此選材十分關(guān)鍵,改變和創(chuàng)新也首先從材質(zhì)開始?!弊鳛殂宕ú蔟埖膫魅?,陳煥彬介紹,稻田太肥,生長的稻草莖部過于柔軟和粗大,不適宜做原材料;也不能采用深泥田里的稻草,那些草纖維疏松,缺少韌性。因此,幾百畝田里,符合標準的往往不到兩三畝,有時甚至還需要到外地去尋找稻草?!熬x的稻草做的龍更穩(wěn)固,在不淋雨不弄濕的情況下,草龍可以保持四五年,甩上千次都不會散架?!?/p>
制作草龍的工藝復(fù)雜且精細,主要工序包括選材—熏蒸—上骨架—上草—連接—上龍筋等,要采用編、織、鑲、繞、纏等10多種工藝技巧。陳煥彬介紹,編扎一條長50米的草龍,需要近200個人工。而在整個編扎過程中,龍頭的制作最為耗時,也最為關(guān)鍵,因為這是龍的精氣神所在。陳煥斌經(jīng)過反復(fù)試驗,將龍頭的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做出皺褶,看起來更圓潤,五官更立體,更顯精致。
“一般大型表演的龍有50米長,單一個龍頭的制作周期接近兩個月?!标悷ū蛘f,由于龍頭的部位繁多,龍眼、龍須、齒、舌、上顎、下顎、龍角、胡子、鼻等,每一個部位都必須做到精細,因此要十分耐心。除此之外,龍身、龍尾的制作都交由家里的其他成員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