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休寧黃村進士第
深不知狗
黃村位于休寧縣東洲鄉(xiāng),在國內的知名度并不大。但是在美國和歐洲,也許黃村的名聲不低于西遞、宏村。這是因為大洋彼岸的美國馬薩諸塞州的碧波地博物館內,有一座從1997年開始,經過七年時間,從黃村整體搬遷而來的徽州老宅——蔭馀堂。蔭馀堂被裝進40個集裝箱,漂洋過海,遠去異國他鄉(xiāng)。它正應了一句話: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一向平靜的黃村由是成為徽文化和世界文明交流的窗口。
1996年,美國馬薩諸塞州塞冷鎮(zhèn)碧波地博物館(peabody Essex Museum)中國藝術文化部主任白鈴安(Nancy Berliner),來黃山市探訪古跡,在黃村發(fā)現了一座徽州古民居。這座古民居名叫“蔭馀堂”,黃村黃姓商人于清康熙年間所建,峽谷層樓、四水歸堂,四合五開間,是典型的徽式民宅。因年久失修,將廢棄拆除。經商議,將蔭馀堂在美國異地重建。1997年,從蔭馀堂拆下的2700塊木件、8500塊磚瓦、500塊石件,運到美國馬州塞冷鎮(zhèn)。
經過7年多的策劃、施工,在美國設計師和中國古建筑專家、文物專家及徽州工匠的精心合作下,粉墻黛瓦馬頭墻的蔭馀堂于2003年6月14日竣工,馬州州長、美國數十家博物館館長和法國、德國、加拿大、西班牙等十幾個國家的駐美外交官員參加慶典或致電祝賀。2003年6月21日,蔭馀堂與新擴建的碧波地博物館正式開放,時任中國駐美大使楊潔篪、美國總統(tǒng)小布什夫人勞拉發(fā)來賀電,美國眾多報紙、雜志、電視臺予以報道。開放當天,一萬多人前來參觀,一睹徽州古民居的風采。
而位于鄉(xiāng)村旅游福地黃村的進士第則又是一座規(guī)模龐大,氣勢壯觀,藝術價值極高的進士府第,又是一座獨具魅力的家祠。
進士第,本意是科舉考試達到了進士等級,獲得相應功名。第:等次;到了這個等級從而進為士。因有“進士及第”、“登進士第”、“登進士榜”之說。作為府邸,進士第就不僅僅是一個功名頭銜,而是取得進士稱號及官階的人建造的宅第。由于進士出身高貴,官位顯赫,家族和地方引以為榮,往往不惜財力為其住所大興土木,地方官府贈“進士第”匾,立雙斗桅桿,炫耀鄉(xiāng)鄰。
黃村的進士第,是明代嘉靖八年(1529年)為黃村的進士黃福而建的。黃福一舉入仕,授兵部知事,進武選司郎中。(明清兵部所屬武選清吏司之主官。掌司事。皆正五品)后遷福建參議,(明代清初布政使的下屬官員。布政使掌管一省的政務,參政、參議分守各道,并分管糧儲、屯田、軍務、驛傳、水利、撫名等事,一般是正四品)掌司事分毫不沾,卻因受部屬連罪被謫判饒州,不久,又遷浙江僉事。(僉事:相當于現在的副職或者助理等職)因開城河,疏湘湖,勤政惠民有功,升任湖廣參議。嘉靖十一年(1531年)建進士第。原為黃福府第,后為家祠。
黃村的進士第盡顯貴族氣度與徽州鄉(xiāng)紳精髓。
建筑是立體的詩,無言的歌。中國古代的鄉(xiāng)村建筑,不僅有高超的生活智慧,精湛的建筑技藝,還蘊含了濃厚的綱常倫理等級秩序的價值理念。這些理念不僅有耕與讀,義與利,慈與孝,官與民,人與神,還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黃村的進士第作為一個貴族的家祠,不僅建筑豪華精美,還有各種寓意和象征,承載那個年代豐富的精神內涵。
沿休寧至五城的公路逶迤前行,至商山鄉(xiāng)東洲西折入塢,新修的馬路正在拓寬。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遠遠就望見一片山青水秀,生態(tài)優(yōu)美,寧靜祥和的古村落,這就是黃村了。黃村分為上門村、下門村。上門村呈“凸”字形,背靠三山,村前筑口大水塘——月形塘,稱為“三豬共槽”。村中辟有四條水溝,兩條暗溝,兩條明溝,四溝均通月形塘,名曰“四水歸堂”。著名的黃村小學座落于村中,由中憲第后代黃滌于1910年發(fā)起創(chuàng)辦。小學原為私塾,建筑獨特,屬民國時代風格。現留存有著名教育家黃炎培親臨小學時題辭“知君所學隨所進,許我重游到皖南”,及時任教育部長朱驊題辭“桃李爭輝”。下門村狀若燕巢,四周青山綠水,著名的黃村進士第就坐落在下門村。
進士第坐落在下門村中央,座南朝北,前面有小聚散廣場。府第白墻,青瓦,脊高12米,通面寬15.5米,通進深51,占地面積790平方米。外圍院墻閉合,內部四進五開間,整體結構嚴謹,空間格局開闊,建造用材精良,建筑儀容華貴,氣勢宏大,呈現有別于普通民居的貴族氣派。
穿過村中小廣場上,漸望見那檐角飛挑,山墻斑駁的進士第了。整齊劃一的條形麻石從古建門前幽幽延伸,一堵高約四米的照壁迎面而立,把正座府邸與樸實的村舍分隔開來,增添了府邸莊嚴肅穆的氣氛。
進士第的大門門樓為四柱三樓式,有七層斗拱。四柱為方形花崗巖石,間隔出三扇門。中間正門可以進出,兩邊是石壁,為裝飾性的假門,襯托大門莊重森嚴。三扇門楣都鑲嵌木頭深浮雕,刻有祥龍瑞獸,文臣武將,上面加蓋厚重的門垛,飛檐,雍容華麗。大門之上,藍底金字“鄉(xiāng)聖”小額鑲以龍框懸掛于門樓下,門樓正中嵌有“進士第”木匾一塊,匾長2米,寬0.5米,楷書字體遒勁有力。木匾右邊題頭有幾行小字,記載地方官員于明代“嘉靖辛卯年(1531年)十一月為己丑科賜進士出身黃福立”。據說,文革期間進士第遭到破壞,門楣上面的木雕被砸壞,發(fā)現里面還有“進士第”木匾。奇怪的是,當破壞者用力打砸木匾,卻砸不壞,不由心生恐懼,就此罷手,木匾才得以保存。今天所見木匾是原物,四周的木雕是修復時重做的,石柱石壁上還殘留著大字標語的痕跡。大門東面立有三塊石碑,分別是安徽省1986年文物保護、國務院2013年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保護范圍?,F在,進士第歷經近五百年風雨,大門周邊的墻壁上布滿黑色的苔痕霉斑,多了一些古舊頹廢。但是,門樓巨大的體量和多層的堆砌,高墻巍峨,威儀華貴,鐵皮包裹的大宅門厚重森嚴,依然能夠感受府第的那份尊貴。
進士第最初是府邸,又稱黃家大廳。后來改為家祠,村民仍然習慣稱為“廳”,有別于宗族的祠堂。府第前后共四進,依次為門樓、門屋、享堂、寢樓,每進庭院兩側均有側廊相連。寢樓與院墻之間還有一天井,在后院墻上做一假門樓,縱軸線上形成進深為五進的格局。進士第為磚木結構,高屋建瓴。走進府第,滿眼粗梁大柱,門屋和享堂的主柱圍粗1.6米,選料講究。門屋、寢樓的柱網結構采用徽州祠堂中常見的減柱法,減去明間前檐柱,加大了明間的立寬面,又減少了立面開間數,避免了僭越等級之嫌。府第集磚雕、石雕、木雕和建筑藝術精華于一體,橫梁上雕鏤龍、鳳、獅、虎等異禽猛獸,刀法細膩,形象生動,技藝精湛。整座建筑的斗拱梁柱水磨磚疊等建筑技法和木雕石刻圖案造型,既是典型的明代特征,又具有濃郁的徽派地方風格,是明代古徽州祠堂式建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走近進士第,門前有三個旗桿墩,古時想必是旌旗招展,分外威風。大門門樓有七層斗拱,為四柱三開間結構。門樓上方豎鑲一龍框,上書“鄉(xiāng)圣”二字,藍底金字,昭示著皇恩浩蕩,主人身份的顯赫。其下又嵌有木匾一塊,上書“進士第”三個大字。字體遒勁飽滿,不知出于何人手筆。斗拱上雕梁畫棟,石雕精微,卓顯工匠技藝非凡。
二道門是儀門,門的兩側立著兩個巨大的抱鼓石。轉過兩側廊道,眼前頓時豁然開朗。庭院足有300多平方米,縱橫甬道,下有天井,意為四水歸堂。兩側依次為丹樨和廂房。四壁掛有不少照片,這是一組反映2007年6月30日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21名師生在此采茶、鋤地、喂豬、觀古民居等,體驗文化徽州的照片。他們玩得盡興,玩得開心,玩得其樂融融,東西文化在此激情地碰撞,撞出耀眼的火花。這進士第內的一磚一瓦,一石一木,比美國的歷史還長,它承載了多少往事?怎能不讓黃頭發(fā)藍眼睛癡迷驚嘆?這讓偏僻的黃村著實風光了一回。二進乃祭祖的享堂。享堂氣勢恢弘。六根圍粗1.6米的柱子一字排開,正梁中央懸掛著一塊木匾:光裕堂。兩側巨型楹柱上掛有對聯(lián):東魯雅言詩書執(zhí)禮,西京明詔孝悌本仁。這幅楹聯(lián)充分體現徽人受程朱理學影響之深。另一柱子上書:鐘鼎山林各天性,風流儒雅是吾師。乃操行高潔之意,表達傾慕之情。漫步其間,仿佛有一種莊嚴肅穆的威嚴咄咄逼人。
享堂后面是寢樓,古時為存放靈位、厝放棺木之用。寢樓高十余米,巍峨壯觀,橫梁上雕鏤龍、鳳、獅、虎等異禽猛獸,刀法細膩,形象生動,顯示了徽派木雕藝術的精湛。正當你為栩栩如生的梁托、雀替木雕而唏噓不已之時,忽有蝙蝠因人聲驚擾翩翩而飛。同行的汪老師介紹說,這進士第更有一絕;每每黃昏之時,會有成千上萬只蝙蝠聚會于此,在廳內各處翻飛、倒掛,表演各種特技。蝙蝠是吉祥物,由此讓人想到:蝙蝠之蝠與福諧音,可見黃村乃至休寧、徽州確實是一塊天造地設的洞天福地。在古建筑中如果門屋前增建有門樓,寢樓就加一天井,黃村進士第并在后天井的垣墻上做假門樓,在縱軸線上形成進深為五進的格局??芍^匠心獨運。
黃村進士第整個建筑三進四院,依次呈軸縣對稱布置,布局十分嚴謹。1986年7月,被列入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府第占地面積790平方米,脊高12米,通進深51米,通面寬15.5米,規(guī)模宏偉,氣勢壯觀,極具徽派建筑的研究價值。數百年風雨的侵蝕,進士第多少顯得有些破敗。為使容顏永駐,大廳內部分已本著修舊如舊的原則整修一新,重現著昔日的風采。如今她正以集建筑、石雕、木雕、彩繪于一體之大成者的風采,充分顯示了我國明代建筑風格和徽派建筑技藝,讓游客大飽眼福。